传统车企能造好智能汽车吗?宝藏车型智己L7来回答-电动汽车观察家

传统车企能造好智能汽车吗?宝藏车型智己L7来回答

智能化的下半场开锣,传统车企纷纷全力以赴,希望在这一局能抓住机会。

11月24日,特斯拉宣布FSD将在北美地区向所有申请体验的用户开放。标普汽车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特斯拉在美国的注册量约为34万辆。向北美开放FSD,意味着特斯拉成为全球首个面向十万辆级以上群体落地高阶自动驾驶能力的企业。

而在中国,之前小鹏、华为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小范围释放城市领航功能。

竞争猛烈,变化快速,传统车企还有机会吗?

《电动汽车观察家》近期深度试驾了上汽集团旗下高端豪华智能纯电品牌智己的首款车型L7,尝试从产品出发,解析中国汽车龙头企业在智能化赛道上是否还有机会。

结论先行:在《电动汽车观察家》看来,上汽一类的传统车企不仅还有机会,而且机会很大。

01

能成长的智能汽车

汽车是由生命周期的。

传统燃油车时代,汽车的生命周期由底盘和动力总成的技术提升节奏决定,四年中期改款,八年大换代;随着热效率逼近极限,燃油车的更新换代由上游半导体零部件的进步推动,仍至少以四年为一周期。

而进入智能汽车时代,其生命周期由核心功能决定。例如第一代车只能用语音控制娱乐系统,但第二代车的语音系统已经能控制座椅、车窗等部件。

而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对智能驾驶系统能力的支撑。

从自动泊车到记忆泊车再到代客泊车,从自适应巡航到打灯后自动变道再到领航功能,都是智能汽车重要的功能代际。

由于软件和算法技术的日新月异,这样的功能迭代已经从燃油车时代的四年缩短到了两年甚至一年。

近两年,由于核心功能不能升级,导致生命周期只有一两年的智能汽车频繁出现。而上汽的野心,就是打造出真正可以“成长”的智能汽车,智己L7便是其第一款作品。

智己汽车IM AD智能驾驶系统先期了搭载12个超声波雷达、11个高清感知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2个高精度定位单元。这套感知装备在当下卷起来的智能车领域只能说是行业平均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智己L7后续可通过用户数据权益计划升级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以及智驾域控制器高算力Orin芯片。

这样的硬件升级能力可是当下绝大部分车型都不具备的成长能力,也是很多产品受限于硬件限制,无法升级核心功能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智己L7能够做到真正的成长?

背后是上汽银河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中基于SOA理念打造的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所实现的,其核心理念是硬件可插可换可升级;软件可买可卖可定义。

简单来说,软件和算法技术进步使自动驾驶的软件模型能够在更复杂的场景道路中工作,实现更好的驾驶辅助体验。但软件需要依托于硬件,如果算力不足,感知能力不够,再好的软件也无法发挥出作用。

而硬件可插可换可升级的架构,可以让硬件配合软件,只用换芯片和传感器,不用换车,就能实现车辆核心功能的迭代,从只会跑高速到能进城,从只会路边泊车到能下B3的地库,真正成长起来,也由此突破了车辆代际的时间限制。

不仅是车企提供的核心功能,智己先进的EEA架构还使消费者能够自己“定制”功能。底层的软件和EEA架构将硬件零件、部件的功能进行了原子化的分装,不再是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这样的系统级功能,而会被拆分为比加速、制动更为细化的功能。例如加速10%,加速50%等。

在这样的原子级封装服务的基础上,用户可以对底层各部件和功能进行随意组合,而产生新的功能,真正做到千人千面。

02

更像人的智能体验

那么基于这样可成长的电子电器架构,智己L7现阶段的智能化表现到底如何?《电动汽车观察家》在试驾过程中感受到了上汽这样的传统车企,对可用和可靠性这样造车“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智己汽车IM AD借助以数据驱动为技术路线的人工智能超级算法,实现“更像人”的智能驾驶体验,让用户体验安心、可靠的智能驾驶;

目前智己L7还未释放诸如高速和城市领航等高阶智能驾驶能力,更多是自动泊车和LCC一类,可靠性更高,对用户来说更可用的功能。

当下,用户遇到最高频、最易需要人工接管的智能驾驶场景来自于加塞和变道,是用户使用的核心痛点。

同时,与异型车相关的智能驾驶事故率超过60%,因为异型车多为形状不规则可能被检测为多个分散物体,影响路线判断、危险性高。行业中多次严重车祸,皆因为对异型车感知识别的能力有限,而异型车识别处理不好也会给人带来很强的压迫感和心理不适,所以异型车场景是智能驾驶最危险的痛点。

《电动汽车观察家》对这两个场景进行了着重体验。

从直观感受上,目前智己L7应对加塞场景像一个普通的人类司机,能够提早发现加塞意图和车辆。但从操作上,智己L7并不会非常激进,仍以安全为主,更多是减速让行。不使得机器驾驶过程中断。

这背后,一方面是对感知能力的考验,感知覆盖足够广,感知速度足够快,能够即使发现加塞车辆;而在博弈层面,是让还是抢非常考验决策。目前智己L7的策略仍显保守,但操作并不呆板,让速时均匀平缓,也不会让出太远,更像一位谨慎的司机。

据了解,IM AD进行了上亿量级的加塞场景数据库训练,才使其在加塞这种复杂场景下,具有了快速判断,精准决策,低接管率的表现。

而在应对异形车方面,智己L7的表现则颇为惊艳。

《电动汽车观察家》在试驾过程中,遇到人群与电动小货车、大巴车高度混行的场景。在此过程中,智己L7并没有很早就退出接管。而是在不断接近的过程中对前方障碍物进行不断地识别,和对方意图判断,由此控制速度。

最后在较为接近时,车辆才彻底分出了人、车、异形车、静止和动态行为,但由于接近过程在持续减速,也让智己L7能够有足够地反应时间进行了绕行避让,而不是退出接管发生事故。

目前IM AD已积累超过一亿量级的异型车数据,其中2500万异型车覆盖全中国典型异型车场景。IM AD特有的数据驱动的感知算法,可自动化迭代获取海量异型车数据库,并进行准确监测识别,从而进行精准有效的闪避。

值得注意地是,上述试驾适配,都是用智己L7的Carlog拍摄。

这套智能车载摄像系统搭载三颗4800万超高清摄像头,并可输出180°超广角无畸变的图像,提供两档角度可调。

Carlog可在屏幕内操作,还支持通过方向盘按键和语音两种方式控制拍摄。语音控制的过程响应及时,多次调用都没有问题,可见智己L7底层软件跨域融合的深度和丝滑程度。

对于不了解汽车底层软硬件技术的普通消费者来说,智己L7或许只是一台好看、好开的电动汽车,配备有一些40万元级纯电产品都会有的智能功能而已。但如果真正从技术层面去剖析,我们会发现它的宝藏之处:这是一款会成长,不会过时的智能汽车。

这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智己和上汽来带竞争力,亦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朱, 世耘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