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炳锋:芯片和电池材料紧张或是产业链收割现象
“芯片短缺,我个人认为不是偶然的,自然因素有,但是对中国市场造成那么大冲击,一定有除了人为和外交以外的原因。产业链对这个事情有收割现象,大家可以拭目以待,也许再过1-2年就能看出来。”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11月13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2022年产业峰会”演讲时提到的。
付炳锋总结了汽车工业发展的成绩和困难。
成绩方面,1-10月,汽车产销保持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产销和出口再创新高。
问题表现在,一是商用车一直处于低位徘徊;二是汽车行业虽然生产批发势头良好,但是终端增长乏力,终端库存水平有所提高;三是,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明年是否延续尚不明确,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退出,叠加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企业对市场预期存在不确定性,经营计划制定有难度,亟需宏观层面的引导。
对明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方面,付炳锋表示,在和一些主流新能源企业战略部门,还有营销部门做了一些沟通。“大家对明年预测普遍认为应该是在700万辆、800万辆这样一个水平,其中乘用车自身过700万辆完全有可能,和商用车加在一起800多万辆的水平。”
01
汽车工业运行特点
(1)汽车产销同比保持增长势头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从2018年下半年,汽车销量开始进入负增长状态,从2888万辆下降至2521万辆。2021年开始,汽车销售开始有所增长。
付炳锋认为,这是正常的产业转型升级调整阶段,消费者可能对老的技术产品也抱有一定的疑问,对新技术产品有一定的期待,新能源也是在转型关键期。
这几年,国务院及时出台政策,在芯片短缺和疫情叠加影响下,汽车业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从车辆销售来看,消费升级很明显。10万元以下车的占比逐渐减少,集中在15万元左右。高端车领域,自主品牌推出了具备竞争力的车型,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3)商用车市场地位徘徊
在付炳锋看来,商用车是在2020年之后2021年出现的拐点,与乘用车相比,稍微滞后了两三年的时间。疫情下的经济运行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最近两年投资大项目少一些,投资的力度和强度在减弱,导致商用车低位徘徊。
付炳锋认为,商用车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还是较慢。
(4)出口创新高,尤其新能源增长最快
1-10月份,汽车企业出口245.6万辆车,同比增长54.1%。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197.5万辆,同比增长57.1%;商用车出口48万辆,同比增长43%。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同比增长96.7%。
付炳锋认为,出口的快速增长,是我国在产品技术水平、客户体验、质量水平,还有成本控制能力,这一系列的因素叠加出来。
“当然出口的不仅仅有自主品牌,特斯拉的出口有很大的贡献,这也说明特斯拉在中国生产的车往国外出口是有成本竞争力的,我们的供应商体系是能够支撑的。还有一些合资品牌也在往国外出口,我们的制造能力是大大提高的。还有一个,我们这些新品的技术确实也是被欧洲主流汽车大国消费者认可。”
02
汽车工业运行的主要困难
(1)芯片、原材料短缺不简单
付炳锋认为,这是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往电动化、智能化转的过程中,传统技术的最后一次收割。
付炳锋说,前几天开会时,车企的大老板也都觉得这事儿不正常,这个涨价是对整个产业的转型发展有巨大的冲击的。这件事与国家能源战略,和国家创新、低碳战略、绿色发展战略都是直接相关,围绕这个大战略全行业都在进行大量的投资。此时,芯片、锂电池的原材料突然飞涨是不正常的。
付炳锋表示,在观察整个产业时,会发现,芯片也缺,原材料也缺,但是车辆还是装出来了。在芯片如此短缺的情况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每年还是两位数增长,哪来的芯片?原材料短缺,电池也在正常生产,这也说明这里边存在很多不正常的情况。
(2)政策延续预期不确定
2022年此轮的购置税减半对释放消费潜力和提振市场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此轮政策将于今年年底终止,尚未确定2023年是否延续,对明年销量产生了政策性扰动。
付炳锋表示,目前企业度政策的延续性表示担忧,到年底销量出现波动,希望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及时决策。
(3)企业用工出现结构性缺口
随着疫情和企业转型,车企的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大问题。例如,研发没有人才,生产人才也不稳定,对企业发展造成很大制约。
付炳锋认为,行业下一步工作重点主要在三方面,一是应该集中在构建中国式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生态;二是践行“双碳”战略;三是建设供应链新体系。
在智能网联生态方面,付炳锋表示,车企现在都在用国际上开源和不开源的平台,在从事智驾、智能网联座舱智能化开发。“如果大家都分头搞,那就是一个多对多的问题,你的内核系统和底下的硬件是多对多,会造成我们的硬件很难应付,我们企业自己也是付出巨大的研发成本。”
因此,行业需要搭建平台、互相协同,多维度构建中国式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大生态。
双碳战略方面,付炳锋表示,大家对多技术路线起码是有共识的,纯电为主,多技术路线并存。同时“双碳”研究重要的是和国际接轨,融入到国际的大循环中,“我们现在出口形势这么好,有一天我们在碳足迹上要是不能跟外方对接,也会影响我们的整车出口一些情况。”
付炳锋提出,车企对上要有带动作用,对下要有服务作用,最终还要有一个回收责任。
建设供应链新体系方面,需要对供应链布局、风险、生态和创新进行深入研究。“现在每个行业大企业担当链长,全系研究供应链创新卡点、堵点、断点问题,相信这些事情在新时期,在二十大精神指导下都会加快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