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四川!中国动力电池第二次大迁移-电动汽车观察家

去四川!中国动力电池第二次大迁移

“粤大壮,苏大强,后面追着一群狼”。

这说的就是中国锂电池产业链的格局——粤(广东)、苏(江苏)领衔,一些地方跟随追赶。

不过这一格局恐怕就要改变了

以四川宜宾、遂宁等地区为代表的西部城市,正成为“群狼”中的佼佼者,甚至有望成为动力电池新的头部地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便断言,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的趋势一定是向西部转移,特别是四川。

如今的四川,已经聚集了宁德时代、蜂巢为首的产业集群,天华超净、德方纳米、贝特瑞、格林美、大族激光、科达利、震裕科技等近20家产业链企业纷纷落户建厂。

往前推十年左右,相信很少有人认为四川会成为锂电池产业链的聚集区域,以河南、天津为代表的地区才是电池重镇。

回顾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的发展会发现,早在产业西迁之前,动力电池产业重心已经历了一轮东移:以中创新航为主的企业,将产能重心从中部地区移到了东部江苏省省常州市。

这两轮变迁,体现了电池产业链由产业基础向市场导向,再向资源聚集迁移的路径,对应的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下面我们就来回顾这一进程。

01

早期:产业基础区域主导

要论电池的产业基础,河南和天津地区在中国是名列前茅的。

(1)河南电池产业后劲儿不足

在建国前,两地就有军工背景的电池研发和生产。建国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关技术也开启了军转民阶段,以此为基础的电池生产企业开始出现。

1950年,河南省第一家电池企业——新乡电池厂建立,生产的是中华牌一次电池。

能够定名“中华”,可见该企业地位之高。

中华牌电池

1956年,新乡国有第755厂成立,并研发出了可充电、反复使用的“二次电池”,这在国内是首家。也因为其技术领先,1967年,国营755厂就为“和平2号”空间探测卫星生产配套产品,并在上世纪80年代为南极科考站提供产品。

在新能源整车出厂合格证上,能够频繁见到配套企业河南新太行电源有限公司,就是由第755厂重组而来。

2006年新乡电池厂的“中华”商标,被新乡市收回,授权给另一家新能源整车合格证上的常客——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使用。

新太行,定位于高端,其产品在军工、国家重大项目上应用很多;而环宇,生产的电池在民用领域应用很广泛。

这两家显然都希望在新能源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有所斩获,遗憾的是,多局限在专用车领域。

不过,河南另一家企业——中航锂电(如今的中创新航前身)更为人所知。洛阳的中航锂电也是一家军转民企业,其前身是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孵化成立了天空能源(洛阳)有限公司,主营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2012年,在工信部公告的电动车型中,使用中航锂电电池的车型总数排名第一。

另一家排名靠前的则是多氟多。

由此,河南在锂电池产业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实际上,在新能源出厂合格证上,河南的电池企业前前后后至少有10家:多氟多、河南环宇赛尔、河南太行新能源、恒宇新能源司、中航锂电(洛阳)、河南锂动电源、河南力旋科技、河南鹏辉电源、河南顺之航、郑州比克电池等等。

河南能够那么聚集得益于早期的研发和产业基础较好。但遗憾的是,除了多氟多,河南企业多数配套的是商用车和专用车,不能进入装机排行榜的前列,随着电池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很多企业已经没有实际装机数量。

截至2020年,新能源整车出厂合格证上的电池配套企业,河南地区企业已经减少至7家,分别为中航锂电、多氟多、比克、鹏辉、锂动电源、新太行电源以及平煤国能。

顶梁柱——中航锂电的总部也已从洛阳迁出,洛阳公司只承担部分代工工作。可见河南省车用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明显后劲儿不足。

(2)天津电池产业明显衰落

天津电池产业的情况也类似。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是天津电池产业的技术基础,建国前也是军工背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力神电池的技术,来自于十八所的军用转民用。

依靠深厚的电池基础,天津力神的技术曾经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被奉为北派电池的魁首,凭借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天津电池产业链的发展。

依靠贝特瑞、金牛、天津斯特兰等产业链上游企业,天津也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并吸引了诸多电池落户。

鼎盛时期,2015年新能源整车出厂合格证上的配套电池企业也多达6家,分别为天津力神、天津中聚、三星(天津)、天津捷威动力、天津神鹿、百顺松涛等企业。

随着力神的衰落,以及三星电池的撤离,天津电池产业链企业也纷纷将生产中心转移。

2019年,只剩下天津力神、中聚、捷威动力和三星。

此后,随着三星的撤出,2020年,天津只剩下力神和捷威动力还有配套。而且这两家企业生产重心也在向长三角等地区转移。

(3)广东省电池产业鱼龙混杂

广东才是配套新能源汽车电池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

翻开2015年的整车合格证数据,广东省的配套电池企业不少于20家。大部分都是消费电池转到动力电池的,其代表就是东莞新能源(ATL)、比亚迪、欣旺达等消费类电池巨头,如今的巨无霸宁德时代就是脱胎于东莞新能源。

后来独立后的宁德时代搬到了隔壁省份福建宁德市。

广东省的电池企业特点是,既有巨无霸ATL、比亚迪这种企业;也有中等规模的欣旺达等企业;还有很多不太知名的小电池企业,例如东莞市振华新能源、创明电池、广东天劲新能源等企业,整体市场鱼龙混杂,但是颇具活力。

新能源汽车发展早期,动力电池技术还不成熟,高额的政府补贴给了很多企业生存空间,而随着市场技术的不断完善,一些技术不精、产品不良、走不出本土的企业,逐渐失声、甚至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与此同时,这些被筛选后的企业,成为各地政府竞相争抢的资源,江苏常州便以此发展起来。

02

如今:市场区位为先

今年4月,江苏省工信厅发布的一则消息显示,江苏省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基地。

近几年,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纷纷落户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达到3440家,居全国首位;动力电池已建成产能达85.5GWh,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双双位居全国首位。

江苏省的锂电池产能主要集中在常州。常州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链也用了十余年的时间。

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副院长,身为常州人的顾国洪,对常州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十分了解,在其文章中就解读了常州电池产业的崛起之路。

常州作为一个地级市,既没有知名车企、也没有矿产资源和知名大学,而且电池领域的产业链基础基本是空白。

常州最早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基础,来源于波士顿电池。2011年波士顿电池率先落户于常州溧阳。

按照顾国洪的说法,虽然引进后的波士顿电池没能发展壮大,但是其带来的示范效应非常明显,为常州地区的招商引资指明了方向。

2015年,常州金坛引入了前文提到的中航锂电。在此之前,中航锂电的总部设在洛阳,是一家典型的河南企业。随着股权关系的调整,大股东变更为金坛区政府,中航锂电的产能和总部也随之迁入。

更名后的中航锂电

常州市再接再厉,2016年6月,宁德时代投资的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溧阳注册。2016年9月宁德时代设计产能50GWh的长三角动力电池基地项目(江苏时代)在溧阳开工建设。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出,要把溧阳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

随后,常州溧阳再次引进中科院物理所的两个孵化项目,中科海钠和卫蓝新能源。

2018年2月,中科海钠在溧阳成立子公司,推动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同年3月29日,江苏卫蓝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在常州溧阳举行固态电池一期项目奠基仪式。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1.8亿元。

2018年,蜂巢能源落户常州金坛,工厂共分四期建设,总产能规划为68GWh。

图片蜂巢能源常州金坛工厂鸟瞰图

至此,常州已建立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芯、电池pack箱体及配件、BMS(电池管理系统)等动力电池领域完整的产业链。“十四五”期间,常州金坛力争将新能源汽车打造成全区首个千亿级产业。

从江苏省来看,聚集的电池企业更多,例如乐金化学(LG)、苏州力神、力信(江苏)能源、国泰华荣等企业都有落户。

能够引入如此多的企业,这是由于江苏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地处长三角区域,这里整车企业多,上汽、特斯拉、理想、北汽新能源、自游家等,附近还有安徽省奇瑞、江淮、蔚来等车企;此外,消费市场大、人才引进也相对便利。

再依靠招商班子的努力,将江苏这个电池产业基础薄弱的区域,打造成为动力电池最大的聚集区。江苏省在电池领域的崛起,正体现了市场导向的作用。

不过拥有这些优势并不足够,四川正在挑战江苏的龙头地位。

03

未来:资源成为重要导向

四川的优势在绿电、水运、矿产资源和人工成本低。

当初曾毓群说,要把溧阳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显然是不可能兑现了,因为宁德时代在宜宾的投资已然超过了溧阳。

2019年9月25日,四川时代动力电池1期产能15GWh项目签约,至今已先后签约10期,共计产能190GWh,总投资560亿元。四川时代是宁德时代产能和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生产基地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总产值1520亿元。

四川时代奠基仪式

目前,四川已经有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亿纬锂能、中创新航、欣旺达和华鼎国联等电池企业及上游百余企业落户。

《电动汽车观察家》在与宁德时代和蜂巢能源沟通时,两家都把成本、绿电、政策配套和营商环境作为选择落户四川的重要因素。

尤其丰富的水电优势是江苏所不具备的。

其实在中国“双碳”目标下,电池企业面临十分沉重的减碳压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行业是减碳的行业,但是这个行业产品的制备过程是一个高耗能的过程。

动力电池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两个环节,一是电池生产及组装,二是上游正负极等关键材料的生产。T&E数据显示,电池生产和组装的碳排放在2~47kg CO2/kWh,而电池生产的上游部分(采矿、精炼等)为59kg CO2/kWh,占比超过一半以上。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捷坦言,正极材料就是电老虎,“我们的产线都是电加热,蒸汽加热这个东西也不太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单线产能提高,无限制的提高不可能,只能有限制的提高。”

不过,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建国看来,生产正极材料能耗是不及负极材料的。“负极材料才是老虎中的老虎,一吨的石墨需要1万度电,虽然通过新技术可以降低电耗,现在有的厂家可以降到6000-8000度电,但是既使是这样还是电老虎,甚至比电解铝的耗电量还大。”

可见,依靠煤电根本不能降碳减排,水电才是正道。

此外,四川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四川矿石锂资源丰富,占全球6.1%、全国57%,主要集中在甘孜州的甲基卡和阿坝州的可尔因两大矿田。而且四川离着西藏和青海都不远,盐湖锂资源的供应也相对容易。

2021年川西甲基卡科学钻探工程竣工典礼现场

四川省的地理位置也很优越,顺江而下可辐射汽车重镇湖北武汉和上海,南向可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东南亚市场。

任何事物都有一体两面,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和资源都相对更贵,而制造业最终拼的还是成本。西部地区较低的人工成本、能源成本以及运输成本,成为此轮致胜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此时的电池技术进入相对稳定阶段,电池企业为了追赶这一轮红利都在疯狂扩产,降本增效也确实成为当务之急。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四川基地对上海特斯拉的配套。

相较之下,江西宜春也号称“亚洲锂都”,拥有丰富锂矿。但是该地主要依靠铁路运输,水运并不便利,而且也无水电优势,周边也缺少强势的整车企业;相比四川宜宾、遂宁甚至成都,在区位优势上略逊一筹。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调转船头,浩荡西行。这一次的动力电池区域中心转移,将延续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产业创新活力,扩大规模效应,帮助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继续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

7月21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就在四川宜宾举行,业内巨头纷纷参会,像是一声号角,吹响四川锂电崛起的讯号。相信中国乃至全球动力电池业者,也会越来越多地相聚于四川。

朋友们,四川见。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电观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