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能源领蜂“600”战略看全球动力电池“军备赛”
碳中和目标下,全球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开启新一轮“军备赛”。
在中国,电动化渗透率越过10%拐点后,市场已经驶入高增长通道,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概率将达350万辆。与此同时,储能、重卡、轻型车等场景的市场拐点也将在未来2~3年内加速到来。
多重市场叠加带来的确定性需求,让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围绕产能部署、技术产品创新、供应链生态等环节展开新一轮竞逐。
12月8日,蜂巢能源第二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发布了面向2025年的领蜂“600”战略宣布2025年全球产能规划目标提升至600GWh,同时在产品方面推出系列短刀电池新品类,未来将推行电动全域短刀化。
为确保产能战略目标实现,蜂巢能源同步提出了品类创新、AI智能制造、蜂链生态伙伴、资本共创等四大支撑战略,分别在产品、智造、供应链、资本四大维度支持领蜂“600”战略目标实施落地。
以蜂巢能源电池日作为观察窗口,可以前瞻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演化趋势。
600GWh目标背后,产能部署已成行业“当务之急”
面向未来十年,优质有效的动力电池产能缺口依然巨大,产能部署正在成为全球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当务之急。
数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20%以上,这将带动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1100GWh,储能市场拐点也将加速到来,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16GWh。再加上轻型车、低速车、重卡、船舶等场景需求,2025年合计需求将有望达到1800GWh。
而到2030年,全球交通领域的电动化及电力领域储能需求的带动,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超过7TWh。
如此巨大的需求下,按照现有的实际产能,依然存在巨大的缺口,如何快速满足市场持续的刚性需求,是目前供给侧最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2021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中航锂电、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都不断刷新产能规划。
企业 | 产能规划 | 区域化产能部署规划 |
宁德时代 | 2022年底产能有望达到320GWh,2025年产能有望超过670GWh。 | 宁德章湾区(东桥/湖东/湖西)、宁德车里湾、宁德福鼎、溧阳、四川、青海、广东肇庆、江西宜春、上海临港等基地。国外在建德国基地。 |
比亚迪 | 2025年规划产能将超过600GWh。 | 广东深惠、青海西宁、重庆、湖南宁乡、西安草堂、贵州贵阳、江苏盐城、湖北黄陂、浙江绍兴、安徽蚌埠、安徽芜湖、吉林长春、山东济南等基地,同时在布局欧洲生产基地。 |
中航锂电 | 2025年规划产能500GWh,2030年规划1TWh | 常州、洛阳、厦门、成都、武汉、合肥和黑龙江七大产业基地。正在规划欧洲生产基地。 |
亿纬锂能 | 2023年建成200GWh产能 | 湖北荆门、广东惠州、四川成都等生产基地。 |
国轩高科 | 2025年规划产能300GWh | 国内合肥本部、合肥经开区、庐江、南京、青岛、唐山、南通、柳州。海外在欧洲与大众共建电池生产基地。 |
蜂巢能源 | 2025年产能规划从280GWh提升至600GWh | 国内部署常州金坛、湖州、马鞍山、成都、遂宁、南京、盐城、上饶,海外部署德国生产基地。 |
头部企业领袖给出的研判基本一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一个加速增长的拐点已经到来,市场充满机遇,也同样充满挑战。船到中游,唯有奋楫才能继续保持领先,稍有犹豫便会落于下风。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未来5~10年,得电动化供应链者得天下,在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三电系统中,中国已经占据先机,取得起跑优势,面向新周期,中国企业必须持续保持领先优势,技术要持续创新,产能则要快速提升。
中航锂电董事长刘静瑜同样认为,如果规模都没上去,谈何领先?而如果速度太慢,也会成为现阶段最大的风险。
此次电池日上,蜂巢能源提出2025年规划产能要达到600GWh,做了详细的分解,杨红新介绍,从乘用车领域已有的客户订单及意向需求来看,2025年的需求总量已经超过340GWh,单一基石OEM客户的需求将超过100GWh,另外5~6家国内外OEM需求也能达到每家40~50GWh规模。
而随着供给侧产品性能提升及成本进一步下降,储能、商用车、低速车、轻型车等场景的市场拐点也都将在2023年左右到来,带动的电池需求量将大幅提升,目前蜂巢能源的储能电池已经有明确需求,商用车、轻型车电池也将规模化放量。
与此同时,全球化带来的产能需求也不容忽视,杨红新介绍,蜂巢能源除了在欧洲建厂外,还同步在东盟、南美、东欧等地配合OEM客户建厂,到2025年,全球化布局将为蜂巢能源带来50GWh左右的产能需求。
作为一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将在工厂建设、产线爬坡、产业布局、技术迭代上以更快的速度,将中国锂电的竞争力快速拓展至全球,成为一个全球化品牌。
全域短刀化,电池标准化与多元化的全球创新比拼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产能部署绝不能仅仅只是单纯的规模提升,而是要结合业务方向、产品定位、生产制造、产业链生态等环节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的部署,这才能确保其最终产能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
从产品演化角度来看,一方面,大规模的产能部署,需要在动力电池产品层面形成标准化、平台化,这样才能实现更高效率的生产制造和更低的成本。从全球视野看,包括大众推出的标准化电芯、特斯拉的46800电芯都是在往标准化方向推进。
另一方面,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又要求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具备差异化的适配性。面向未来10年的市场,动力电池应用场景开始从单一场景向多元化场景进化,HEV、PHEV、BEV、重卡、轻型车、家庭储能、电力储能等,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于电池的性能要求提出差异化的需求,这需要电池企业以多元化的产品方案满足不同场景的电池需求。
在此背景下,蜂巢能源提出基于短刀电池全新品类的“技术货架”概念,通过电动全域短刀化实现电池的标准化,同时通过不同的材料体系,实现产品全场景应用多元化。
短刀电池涵盖从L300-L600的全尺寸短刀电池产品,覆盖从1.6-4C全域充电范围,覆盖从乘用车到储能、商用车、工程机械、非高速电车等全域使用场景,覆盖从无钴、三元到磷酸铁锂全域化学体系。
全域短刀化是蜂巢能源针对电动化及动力电池技术演化趋势,所进行的系统化产品创新组合战略,是应对电池标准化、长薄化、快充化、功率化、更安全化趋势所做的品类创新。
事实上,作为电池新势力,自2018年开始进入动力电池领域以来,蜂巢能源提出的创新技术及产品包括方形叠片、无钴材料及电池、短刀电池、LxFP电池、矩阵电池包、冷蜂系统、蜂云平台、果冻电池等,已经形成了面向未来市场的产品技术矩阵。
业内分析认为,动力电池企业间的技术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产品或者技术比拼,而是在技术和产品组合式、系统性、持续性的创新及产业化落地能力的较量。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电池企业才能有机会在快速向上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站在全球电池技术竞争的大视野下,以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电池创新的策源地,无论是材料体系创新、结构创新、工艺及装备的创新,都开始领跑全球,向前看,中国企业的持续创新,将进一步反哺全球,为全球交通电动化和能源体系变革提供技术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