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灵魂论”,上汽借力四大智驾供应商-电动汽车观察家

抛开“灵魂论”,上汽借力四大智驾供应商

上汽,似乎还是那个带着供应商闯天下的带头大哥。智驾方面,4个供应商将为其服务。

4月10日,“2025上汽之夜”在黄浦江畔的上汽荣威·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正式举行。发布会上,上汽正式发布了整车安全3.0技术,并向业内展示了深度合作的“四大智驾天团”—地平线、卓驭(原大疆车载)、鸿蒙智行、Momenta。

此外,上汽集团还透露了固态电池的最新进展,董事长王晓秋表示,上汽首款固态电池将搭载在名爵MG4上,预计今年底上市。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同样宣布,2027年,上汽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将落地。

此外,上汽集团的第二代全栈线控底盘预计2027年前首发落地;支持L3级量产自动驾驶,具备自学习、自进化和自成长能力的上汽银河全栈4.0电子架构,今年即将落地。

01

安全底线:自己打造

上汽之夜进入正式主题后,第一个上台的就是底盘专家芦勇,他介绍了上汽整车安全发展战略,并发布了整车安全3.0技术。

整车安全1.0是“不怕撞”,通过全维立体防护来保护乘员。上汽通过10纵10横的多环路载荷结构传递路径打造了立体防护潜艇笼式车身,车身采用高强度钢材料,占比最高86%以上,其中热成型钢的抗拉强度高达2千兆帕以上,性能比肩百万级豪车水准。

整车安全2.0是“不会撞”,上汽全栈自研中央协调运动控制VMC和线控执行系统,实现对车辆运动轨迹的控制。

上汽的线控系统去除了一切中间传递媒介,制动响应的时间缩短40%,百公里制动距离至少缩短3米;控制更准,安全边界拓展至99.99%,全场景驱动和制动不打滑;操控更稳,多线控制系统,安全备份,做到车辆不失控。

整车安全3.0是“放心开”,在乘员躺姿状态下,可以预感知碰撞并自动调整座椅姿态、束紧安全带等,将头部加速度降低31%、腹部压缩量降低32%、腰椎压力降低45%。

上汽整车安全3.0技术涵盖了“五重”创新安全技术标准,包括预碰撞主动安全系统、碰撞随动机构、座椅集成安全带、全包裹式安全气囊和坐垫气囊。这些技术共同作用,为乘员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护。预碰撞主动安全系统能够提前识别潜在的碰撞风险,而碰撞随动机构则在发生碰撞时减少乘员的伤害。座椅集成安全带和全包裹式安全气囊提供了更紧密的安全保护,坐垫气囊则为乘员的下半身提供了额外的保护。

在安全层面,上汽构建了三级安全防御体系:在物理层面,采用高于国标30%的电池安全标准实现50万套“魔方电池”零自燃纪录;在系统层面,VMC数字底盘技术通过每秒千次路况扫描,将碰撞风险压缩至0.001%;在架构层面,银河全栈4.0电子架构支持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双认证,打造出行业首个“数字免疫系统”。

今年第四季度,智己将在全新车型上部署线控底盘。

02

智能进化:朋友圈帮衬

上汽打造智能“全家桶”,包括覆盖从L2+到L4级的智驾系统;与各种品牌手机生态适配的智舱系统;可实现线控转向、原地掉头等功能的智能底盘系统。

在智驾技术方面,上汽坚持多元化。上汽集团目前已经集齐了国内的“四大智驾天团”——地平线、卓驭(原大疆车载)、智行、Momenta。

目前,上汽荣威、MG品牌与地平线达成合作,卓驭则用于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宝骏,鸿蒙智行的合作预计将在爆料的“尚界”新品牌中推出,Momenta用于上汽智己等。

在智能化体验方面,上汽的目标是不需要车内有手机架,直接将整车打造成一部大号的、移动的手机,为此上汽进行了全方位的构建。

首先要满足全生态。上汽自研的银河全栈座舱3.0,全面对接鸿蒙、安卓、IOS三大手机系统,市场手机品牌覆盖率超过90%。

其次,要满足全场景,与深度战略伙伴实现深度融合,拓展包括手机、手表、耳机、眼镜等海量生态场景,实现无缝衔接、完全同步、0学习成本,做到100%的全车控制。

此外,还要做到效能全优化,语音识别率近100%、控制延时小于150毫秒,近万公里0死机。做到标配秒启动、语音秒响应,实现行业车机系统第一梯队。

在上汽集团方面看来,汽车进入全新的个性化和出行服务时代。个性化时代将分2个阶段演进:第一阶段,是汽车软件个性化,就像手机上的APP,汽车上装载的软件、智驾系统等,借助与AI的高度融合,车将成为人的第三空间,个性化的生态软件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第二阶段,是汽车硬件个性化,汽车将成为人的生活伙伴,随着电子电气架构的不断完善,汽车硬件的可拓展性、可选择性会越来越丰富。

此外,上汽将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整合在一起,让资源更集中、目标更聚焦、效能最大化。同时,上汽还组建成立了上汽商用车,以上汽大通为核心,构建技术共享、全球先进的商用车发展战略。

在抛弃“灵魂论”后,上汽的合作更加灵活多样,在察觉到自身在智能化领域的短板,果断借力,与合作伙伴形成合力,共同抢占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用贾建旭的话说,“我们懂得什么时候借力,什么时候聚力,什么时候合力。”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电观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