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销量:增程原地踏步,纯电大增45%
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换挡,纯电实现再崛起。
4月9日,乘联会召开了3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发布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一季度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3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12.8万辆,同比增长35.5%,环比增长35.9%;1-3月累计批发284.7万辆,同比增长42.8%。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0%,环比增长45.0%;1-3月累计零售242.0万辆,同比增长36.4%。
1-3月份零售端的累计数据看,纯电车型增长最快,累计增长45.2%;插混车型销售53.4万辆,累计增长33.7%;增程式车型累计销售21.3万辆,同比仅为增长0.7%。市场格局发生剧烈翻转,纯电动再次回归高增长,增程式增长速度大幅放缓。
从月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份额看,3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1.5%,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
此外,3月份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回升到51.1%。
01
小微型和高端电动车拉动纯电增长
一季度最大的特点是,新能源增长结构进行了切换。
从数据上看,3月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62.8%、狭义插混29.6%、增程式7.6%;2024年3月为纯电动63%、狭义插混29%、增程式8%。2024年全年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58%、狭义插混32%、增程式10%。
从数据上也可看出,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增长结构在迅速切换。去年上半年增程式爆发式增长,下半年插电混动爆发增长,今年上半年,纯电动有望接棒前两者再次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从零售销量来看,3月份纯电车型达到64.6万辆,同比增长50.6%;插混车型为26.8万辆,同比增长24.6%;增程车型为7.7万辆,同比增长4.1%,新能源乘用车销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
从1-3月份零售端的累计数据看,纯电车型增长最快,销售149.2万辆,累计增长45.2%;插混车型销售53.4万辆,累计增长33.7%;增程式车型累计销售21.3万辆,同比仅为增长0.7%。
崔东树分析认为,这轮纯电动的增长是由小微型电动车和高端电动车共同拉动的。
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纯电动的增长势头。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B级电动车批发21.6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59%,占纯电动份额31%,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纯电动市场的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较好,其中A00级批发销量13.6万辆,同比增长87%,环比增长13%,占纯电动的19%份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A0级批发销量17.7万辆,占纯电动的25%份额,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A级电动车16.8万,占纯电动份额24%,同比增1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各级别电动车销量分化,消费升级的高端化态势得到遏制。
在崔东树看来,汽车以旧换新和报废置换更新政策,推动了整个家庭第二辆车的消费普及,尤其对小微型电动车推动效果明显。
02
自主新能源出口增长83%
1-3月份,自主新能源出口增长83%,新能源占自主出口35%。整体来看,一季度对俄罗斯出口明显下降,自主品牌主动去库存,但自主品牌的俄罗斯市场份额依旧保持55%以上高位。
崔东树认为,对俄出口下降,主要是由于俄罗斯报废税带来的影响,导致提前透支了销量,同时俄利息比较高,导致费信贷也成本也比较高。多重影响下,中国企业也有意降库存。
2024年10月1日起,俄罗斯进口汽车报废税提高70%-85%,2025年1月1日起将继续上涨10%-20%。此次报废税调整是俄罗斯自2012年加入WTO后多次调整进口车报废税中的一次,且此次涨幅较大。
3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4.3万辆,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21.2%。占乘用车出口36.6%,较去年同期增长4.9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62%(去年同期83%),作为核心焦点的A00+A0级纯电动车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33%(去年同期37%)。
从占比看,3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6.6%,较同期增加5个百分点。3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4万辆,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0%。
在目前海外可统计到的主流市场中,自主品牌新能源的海外市场总体表现持续走强。2021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份额1.8%;2022年上升到4.7%,增长2.9个点;2023年上升到7.9%,增长3.2个点;2024年自主新能源乘用车海外销量份额9.5%;2025年1-2月自主新能源乘用车海外市场销量份额14%。由于欧美市场表现极差,因此自主新能源乘用车海外市场销量份额上升速度提升。
03
比亚迪销量和出口量表现强势
比亚迪在批发量和出口量方面都表现突出,其中3月份批发量超过2万的车型,比亚迪就有6款。
3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超两万辆的车型有20个(上月10个),比亚迪宋(96,087辆)、Model Y(49,029辆)、宏光MINI(42,178辆)、海鸥(35,532辆)、比亚迪秦(33,451辆)、吉利星愿(32,490辆)、Model 3(29,799辆)、小米SU7(29,244辆)、海豹06(26,935辆)、星越(26,697辆)、元UP(25,036辆)、秦L(24,932辆)、朗逸(24,188辆)、速腾(24,085辆)、瑞虎8(23,718辆)、轩逸(23,153辆)、CR-V(23,139辆)、逸动(22,168辆)、帕萨特(21,455辆)、雅阁(20,802辆)。新能源位列总体乘用车车型销量前9位。
3月乘用车批发销量TOP10
数据来源:乘联会
3月厂商新能源出口方面优秀的企业是:比亚迪汽车(67,307辆)、奇瑞汽车(16,376辆)、吉利汽车(8,802辆)、上汽乘用车(7,669辆)、上汽通用五菱(5,731辆)、特斯拉中国(4,701辆)、光束汽车(4,271辆)、零跑汽车(3,764辆)、沃尔沃亚太(3,254辆)、长城汽车(3,127辆)、小鹏汽车(3,103辆)、东风汽车(2,292辆)、长安汽车(2,205辆)、极星汽车(2,183辆)、智马达汽车(1,284辆)、广汽埃安(1,170辆)、一汽红旗(1,127辆)、赛力斯(1,021辆)、江苏悦达起亚(868辆)、上汽大通(806辆)、东风本田(535辆)。
3月新能源出口量TOP10车企
数据来源:乘联会
与往常不同,今年一季度出现罕见的高增长,与往年先低后高销量表现形成明显差异。崔东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政策前置导致的,今年是从2-12月份是政策发力期,去年8-12月份是政策真正的发力期。
对于今年整体销量,崔东树的预测颇为谨慎,他认为国际市场地缘政治影响下,出口问题比较严重,维持全年保持3%的增长预测,即2025年乘用车零售2364万台,预测总量较2月的预测值增加21万台;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预测为1614万台,增32%,预测总量较2月的预测值增49万台,新能源批发渗透率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