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汽车OS,李想脑袋里想的什么?-电动汽车观察家

开源汽车OS,李想脑袋里想的什么?

“对事情的认知是最关键的,你对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这件事情上的竞争力。”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曾经如是说。

简单套用一下:

对智能汽车的认知,就是智能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近,李想越来越乐意聊他对于智能汽车(AI时代的空间机器人)的理解,也展开了基于这些认知的企业运营举措。

最新的一例是:李想宣布,理想汽车将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进行全面开源。“把最好的操作系统开源给汽车行业,与所有同仁共享硕果,让中国的创新技术普惠每一位汽车用户。”

李想是在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做出如此表态的。3月29日,李想又在百人会论坛再度表达了相同意思。

所谓开源,意味着其源代码完全开放并且可自由获取和修改。李想说,理想星环OS由两百人的研发团队历时近三年开发,累计超过十亿的研发费用。

如果有车企或者供应商采用星环OS,李想说“任何一个品牌每年可以节省千万甚至上亿的操作系统授权费用”。

李想为什么这么做?

在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掌握主流操作系统的企业——微软、谷歌、苹果都是行业巨头。而在李想的眼里,“一个能够以最高效率、最强性能,管理全车资源的汽车操作系统,是汽车行业智能化下半场的中枢,也是通往高阶智能体的基座。”

这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要拱手送人?

01

汽车OS是什么?为什么要自研?

随着汽车从功能机变成智能机,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开启,汽车操作系统(汽车OS)这个名词,逐渐高频出现。

此前,尽管汽车上也有很多硬件和软件,但是它们都各自为战,而且只服务于某个具体功能,虽然不同软件硬件之间也经常交互,但往往是单线联系。

但在智能汽车时代,电子电气架构走向融合,各硬件、软件之间完全打破了界限,域控制器甚至汽车大脑开始统率所有软硬件。此时,操作系统呼之欲出,全车需要一个总指挥官。

在分散的电子电气架构时代,就有AUTOSAR(AUTomotive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架构——一个全球合作的项目,提供开放和标准的汽车软件架构,起到近乎操作系统的作用。但是,其目的只是统筹分散的电子控制单元,而不能深入其中,直接干预。

但是,AUTOSAR不能支持全车硬件和软件的完全解耦和复用,所以,前沿的智能车企都考虑自研操作系统。

正是如此,特斯拉自己写了全程所有软件代码——等于自建操作系统;小鹏自研了智驾智舱操作系统天玑系统;蔚来开发了SkyOS·天枢整车全域操作系统。

理想汽车是什么时候开始自研操作系统的?

“理想汽车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直接动因,是2020年的全球芯片荒。”

李想在中关村论坛演讲时说,自2020年下半年起,全球面临芯片结构性短缺问题,芯片交货周期严重滞后,在这场长达三年的芯片荒中,整个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李想说,要更换短缺的MCU芯片,使用AUTOSAR的操作系统来和全新芯片的适配、验证周期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这样的周期会给我们带来上百亿的营收损失”。

“该系统在行业内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面对这样巨大的不可控的风险,我们不得不思考自己来研发操作系统。”

于是,在2021年,理想汽车启动了汽车操作系统自研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们投入了两百人的研发团队,这些年累计超过十亿的研发费用,我们在2024年首次实现自研操作系统上车。”

自研的操作系统有什么好处?

“我们自研的操作系统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解耦,能够在四周内完成芯片的适配和验证,比使用AUTOSAR的时候最多节省5个月的时间,大大缩短芯片适配时间。同时,我们的自研系统还能够支持市面上主流的车规芯片的架构,实现芯片选择的自由。”

除此之外,自研的操作系统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做到比AUTOSAR更优的性能,实现了在核心性能、安全性和成本效率等方面的全面领先。

李想举了一个紧急避让功能的例子。“我们自研的操作系统相比AUTOSAR响应速度快了1倍,响应稳定性提高了5倍。体现在功能上,在高速120km/h行驶下AEB的刹停距离缩短7米,也能更平稳地完成AES自动紧急转向,更好地保障车内乘客的安全。”

在提升车辆性能的同时,理想的自研操作系统还能有效降低成本。“每年整体降低了几十亿元的BOM成本。”

李想说,“企业省下来的成本,最终是为消费者节省购车成本。同样的价格,消费者将获得更多的安全和舒适配置,享受到更优质的体验。”

此外,自研操作系统也会有更强的安全性。

02

开源,开财源?

自研操作系统这么香,可以成为智能车企的差异化竞争力,李想为什么要开源呢?

李想在微博上说:“当年,特斯拉的开源,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最近DeepSeek的开源,带动中国AI产业迈上新台阶。而汽车操作系统是汽车行业智能化下半场的大脑中枢,所以今天理想星环操作系统的开源,势必也能推动我们国家甚至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

“我们希望多年以后回头再看,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上,有今天,有我们,有理想。”

回到事实本身,特斯拉的开源——主要指的应该是电池管理系统的开放,业界有多少企业去使用恐怕要画问号。因为极少企业走了特斯拉的圆柱路线,即便一开始跟随的企业,后来也没再跟随。当然,其热管理等策略,肯定启发了不少专业人士。

特斯拉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化,主要还是亲身示范,和开源关系不大。

DeepSeek的开源呢?“国运”系于此,就不讨论了。

即便前两者达到了如此效果,汽车操作系统的开源,能否有相当效果呢?

我没有答案。

但我的理解是,汽车操作系统的开源可能无法如此类比。一,作为实时操作系统,车企对于稳定性安全性高度敏感,敢用其他车企的吗?二,有很多车企都在开发甚至已经应用自己的操作系统;三,理想的星环OS操作系统,是否真的像李想说的那么好,能否赢得业界认可?

有一些关注理想汽车的投资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角度。开源操作系统,可以给理想汽车带来新的收入来源。

但是,我相信李想在此并没有什么增收的考虑。

不过,开源星环OS对于理想汽车而言,确实有很多好处。

首先是提升科技、AI企业的品牌形象。如今,自研、操作系统、开源……等等,已经成为科技企业的标签。

就以开源为例,不开源,似乎就成了落后象征。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反思闭源模式说,“我们可能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边”。百度李彦宏在DeepSeek风暴之后,一改开源是智商税的说法,也同样拥抱开源。

其次是,开源展示了理想的技术自信,同时相当于开放共创,全行业的开发者能够参与监督和完善。

就如同DeepSeek开源之后,越来越多人用,也帮助它越来越好用。

03

李想的脑袋

企业老板最核心的竞争力如果是认知,理想汽车竞争力之一,就是李想的脑袋。

这个没上过大学的家伙,其实有业界几乎是最强的学习能力。

如果观察理想汽车的发展,我们容易看到的是,它引领了增程、引领了六座SUV……

不容易看到的是,李想对于汽车行业的认知,一开始就足够深入,又随着电动、智能的深入而不断升级。

还不容易看到的是,李想作为一度的“微博之王”,对于汽车行业的理解、逻辑甚至语言,有很大影响力。

而我们往往会看到他有“闭麦”的时刻,或者是产品攻势已经展开,或者聚焦于内部;或者是他专注于新课题的学习。

最近我们看到的,是他对于AI的重点学习和研究之后的“思想汇报”,包括三场AI TALK。

在他对于AI时代汽车形态预判的基础上,他做出的系列决策,目前来看没有什么错误,正在引领行业。

比如,理想汽车在智驾开发上,最为坚决地跟随了特斯拉走向端到端的开发架构,继而又有所创新的提出了“端到端+VLM”双系统架构,现在又向行业首个应用VLA模型开发智驾系统冲刺。

开源星环OS,是否会像李想所说,成为在中国汽车工业的智能化历史上的一页,现在固然无法判断,甚至也可以称之为野望。

不过,在造车之前,确实得有PPT;在梦想实现之前,得有梦想;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创造它。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邱, 锴俊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