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智驾大跃进,车位到车位明年一季度开启推送-电动汽车观察家

极氪智驾大跃进,车位到车位明年一季度开启推送

极氪自研高阶智能驾驶,迎来大跃进时刻。

在这次的广州车展上,极氪负责智能驾驶研发的副总裁陈奇在发布会上宣布,浩瀚智驾2.0无图城市NZP将于2024年底全量推送全国用户。

同时目前行业头部,诸如小鹏、华为等试水的车位到车位端到端方案,极氪也正在研发当中,预计将于明年第一季度分批推送,第二季度全量向用户推送。

单从功能落地上来说,已经紧紧咬住了华为、小鹏这样头部梯队的进度,甩开了国内大部分车企。

如果按照极氪2023年12月宣布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方案开始算起,到其10月份推送无图城市NZP(极氪城市NOA的名称),仅仅过去10个月。

10个月的时间,干出行业其他玩家好几年的进度,伴随着这个“奇迹”的,还有整个行业端到端大模型的大规模应用。

2024年8月,极氪宣布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此后迎来了其全场景智能驾驶能力的快速推进。

端到端大模型,真的可以成为车企快速补齐智驾自研能力的“大力丸”?

01

什么样的浩瀚智驾2.0?

浩瀚智驾2.0,是极氪智能驾驶自研的最新成果,陈奇在发布会上针对这套系统的软件架构、功能等等做了详细的阐述。

浩瀚智驾2.0软件架构

具体来看,在软件架构层面,这套系统采用模块化端到端架构,整个系统的内核由场景认知端到端大模型负责感知模块,交互式规控大模型负责系统规控部分。

在这套基本的模型之外,浩瀚智驾2.0也加入了MLM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用于认知复杂交通场景。

大型语言模型的应用,也是当下主机厂和智能驾驶方案商广泛采用的一种软件架构组合,比如理想推出了“端到端+VLM(视觉语言模型,Vision-Language Model)”的方案,以及小鹏的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也大体相似。

大型语言模型的加入,从各个车企的表态来看,主要还是为了智能驾驶系统在复杂的交通场景中具备逻辑思考能力。

除此之外,浩瀚智驾2.0又带来了一个新的概念:数字先觉网络。

先觉网络提升安全性与效率

这个数字先觉网络,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人驾经验、轨迹以及时空环境等等,输入大模型训练,让系统具备类似人类驾驶员的肌肉记忆和先觉信息。

数字先觉网络最终给系统带来的增益是,让系统在容易出现风险的地方主动应对,比如坑洼路段主动绕行,规避道路豁口风险等等。

在之后的群访环节,陈奇也阐述了这套数字先觉网络的实现方式:通过通勤模式走一圈路线,记录下路口的特征信息,比如商场、医院等交通环境复杂的场景,再有早期高精地图信息赋能模型,做个性化处理。

最后,整个智驾经验融合变成一个模型,逐步通过模型输出(指令),解决道路情况等线性信息。

本质上来说,在陈奇看来,这套软件架构是将通勤AI与端到端两种智驾模式结合到一起。

那在功能实现上,除了全量的无图城市NZP之外,还有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领航功能,可以实现全速域激活、全闸机通行、全场景不限车位智能泊车。

仅从功能上来说,已经是紧紧跟随小鹏、华为等头部的存在。

02

极氪自研智驾,能力大跃进

上述的功能,何时落地?

极氪自研智驾落地节奏

极氪给出的时间是,无图城市NZP,今年年底实现全量推送,车位到车位的全速域领航,明年第一季度开启分批推送,到明年第二季度,全量推送给用户。

落地时间上,也是紧紧咬住了头部的进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极氪全栈自研智能驾驶到现在,时间相比行业其他玩家非常短暂。

2023年12月底,极氪007正式发布,极氪CEO安聪慧宣布该车型搭载其自研的浩瀚智驾算起,到前不久开始推送无图城市NZP,仅仅过去10个月。

极氪端到端大模型的引入落地,也仅仅是在3个多月之前。

这样的推进速度,在行业内几乎是很少看到的现象,如果极氪的落地节奏如期进行,也就说明极氪在自研智能驾驶这件事上,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赶上了行业头部3-4年的步伐。

这期间,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即整个行业的智能驾驶能力似乎在快速补齐,代际差距越来越不明显。

智己与Momenta联合研发智驾快速推进

在广州车展开始前不久,包括上汽旗下智己、长安、奇瑞、广汽埃安等车企,都在各自以智能化为主题的发布会上公布了自己的智驾进展。

无论是自研还是与供应商合作,但都离不开一个端到端。

所以这里有一个问题是,端到端真的能够有着让整个行业智能驾驶大跃进的神奇魔力?

长城汽车CTO吴会肖认为,首先算法模型是特别重要的,尤其是算法架构。

但是这并非是唯一的原因,构成这样的结果有比较复杂的因素。

吴会肖广州车展接受采访

“中国的人才流动很快,基本上哪家公司取得比较好的突破之后,其他公司都会取得比较好的推进”。吴会肖告诉我们。

这是一个比较隐晦的回答,但能说明一个全行业的现状,背后的因素比较复杂且相互交织。

自特斯拉FSD V12之后,端到端大模型迅速成为全行业跟随的焦点,并在最近一段时间尝到甜头,言必端到端已成风气。

跟随者众多,新势力与各大自动驾驶公司在前,包括小鹏、华为、理想、蔚来,以及后来的小米等等。这是在整个行业取得了技术路径共识之后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几条隐线:

其一,是前文说的人才流动,在最先取得进展的这些玩家们技术进步之后,行业内的有经验者流动是正常状态,这在任何一个成熟行业都不算隐晦的事;

其二,伴随着这些人才的流动,前期Know-How的时间也会逐步缩减,某种意义上,这个问题也是智能驾驶发展前期困扰传统车企的一个鸿沟。现在这条鸿沟或许还在,但至少没那么宽了。

最后,成熟供应商的出现,为不同车企的智能驾驶提升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Momenta,比如华为等等,一家供应商的成果,在积攒了足够多的工程化经验后,可以做到快速赋能整个行业。

当然,我们最后还是要留一个疑问,功能上的快速落地已经看到了,实际的体验如何?

这是极氪以及其他大跃进玩家需要在之后的时间里回答的问题。

03

One more thing:极氪领克大合并

在广州车展前不久,吉利集团宣布对领克汽车进行股权优化,推动极氪和领克进行全面战略协同。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领克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

股权关系变更之后,领克将成为极氪旗下控股子公司。

想当初,极氪的胚胎,还是由领克孵化而来,时至今日天地却也变了。

感慨归感慨,实际问题是,二者如何协作,合并之后是否会有品牌、渠道以及业务上的冲突?

关于这些疑问,极氪也在之后的群访环节中进行了回应:

首先,渠道方面,过去三年,极氪的售后服务基本以领克渠道为主。现在不是这个模式。

未来,即便公司合并,极氪和领克在销售上是保持完全独立的,极氪专属渠道极氪家,已经下沉到三线市场,未来还会继续下沉到四线市场。极氪自己也会加速三四线市场的渠道布局。

极氪渠道独立

其次,二者合并之后,品牌和产品定位是独立的,领克主要做A级到C级,极氪主要做B级到D级,两个品牌市场定位有错位。极氪的B级和C级以纯电为主,C级车和D级车是超级混动,超级混动和领克没有交集,有交集的部分极氪做电动、领克做混动。

价格上,领克价格区间在15万-30万,极氪价格区间主要是20万-80万。极氪的定位是全球豪华科技品牌,核心调性标签极氪是以豪华、科技、极致为主,未来投放的产品定价都是高于现有产品的,在30、40万以上。

最后,二者整合、协同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中后台,比如研发、法务、数字化、物流、仓储、零部件等实现高度共享和协同。前台比如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用户运营、用户服务、商业运营、商业模式等,都会有各自的玩法。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褚万博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