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拖后腿”,小米仍然迎来“史上最强”季报-电动汽车观察家

小米汽车“拖后腿”,小米仍然迎来“史上最强”季报

11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了自称“史上最强”的三季报。

总营收人民币925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63亿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储备人民币151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正在热卖的小米汽车,对财报的贡献还不算大。收入方面,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下称汽车业务)人民币97亿元,占总收入差不多十分之一。

如果论利润,汽车业务还是拖后腿的,三季度净亏损15亿元。

但是,汽车业务对于小米的作用,即便是现在,也不能独立只看它的财务数字。小米“+汽车”以后,对其原有业务,也有提升作用,尤其是品牌高端化和“引流”。

年收入近3500亿、年净利润近250亿、现金储备超1500亿,拥有生态、品牌、研发、渠道无短板的能力,对于这样一个对手,汽车行业的其他玩家,该如何与之抗衡呢?

广州车展上,雷军向苏炳添和何小鹏介绍小米SU7 ULTRA

01

小米汽车“越卖越贵”?

汽车业务在小米的财报中,着墨不多,但也有些有意思的发现。比如,小米汽车“越卖越贵”了。

在汽车交付的首个季度,即二季度,小米汽车交付27307辆,汽车业务收入64亿元。其中汽车销售业务收入62亿,其他收入2亿。粗略换算,汽车平均售价22.70万元。

而三季度,交付39790辆,汽车业务收入97亿,环比增长52.3%。其中汽车销售收入是95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是2亿元。

简单计算,三季度小米汽车单价23.88万,比上个季度高了接近1.1万元。

小米汽车没有新品,也没有涨价,为什么平均售价上去了呢?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说,平均售价的提升,归根结底这与产品组合有关,不同版本的产品贡献频率各不相同。小米汽车平均售价一直在提升,随着新产品的推出,平均售价还会进一步走高。

小米汽车目前在售的小米SU7分标准版、PRO版和MAX版本,售价分别为21.59万、24.59万和29.99万。平均售价提升,是消费者选择小米SU7 Pro及Max版本销售占比提升。

而小米当前已经预售的小米SU7 Ultra预售价格81.49万元,将于2025年3月正式发布。此前小米SU7 Ultra量产版小订订单显示,10分钟就突破3680台。

三季度,小米汽车业务的毛利率提升到17.1%,比上个季度提升1.7个百分点。随着更多消费者选择高配版本,以及Ultra车型交付,小米汽车的毛利率还会上升。

目前,如果看净利润,如果以当季净亏损15亿来换算,平均每辆车亏损37698元。

卢伟冰也回应了亏损问题。

他说,汽车业务的增长是非常快,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的增速将超过2024年第三季度,“原因是我们可以实现更好的规模经济,但是有规模不一定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有规模还需要有非常高的效率,才能够实现规模经济。”

卢伟冰说,“如果工厂满负荷运转,很快就会将我们的生产效率推到最高点,就能够将成本压下去,将我们的利润率进一步提升。”

在三季报中,小米集团重申了小米汽车近期的成绩,230天实现10万辆下线,全年交付目标要冲击13万辆。

和三季报发布同一天,雷军在微博宣布,小米汽车完成了10万辆交付。2024全年将冲刺13万台交付目标。

小米SU7Ultra量产版,发布10分钟小订订单超3680台,将于2025年3月正式发布。

02

汽车“引流”,手机“赚钱”

“小米汽车对我们的品牌建设作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

业绩会上,有分析师问,小米手机市场的交付量增长,背后原因是不是高端化,以及手机和汽车业务的结合。

卢伟冰表示,今年手机业务确实有非常不错的增长,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我们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强,我们的增长是有机、健康增长,而小米汽车对我们的品牌建设作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

除了品牌,小米汽车还对于其他产品有引流、降本作用。

“我们的汽车有非常好的流量,而购买手机的用户也有可能转而去买我们的汽车,而买小米耳机的用户,他们觉得小米品牌很不错,小米出了汽车是不是可以买来试一下。我想这种交叉销售真的是可以发挥巨大价值,并且未来会越做越强。”

无论是汽车还是其他产品,小米都在扩张门店。2024年底,小米门店要扩展到1.5万个;12月底,汽车门店要扩展到220家。

对于小米这样的品牌和产品,商超是其主阵地。

卢伟冰说,“谈到汽车的展示,很多品牌正在撤离购物中心,这样的趋势很明显,而我们的店面位置非常优越,我们能够提供更大的店面空间来做产品展示。”

小米为什么能够维持?

“我们的品牌非常强,产品力非常强,我们去购物中心去展示我们的汽车,可以帮购物中心获得更大的流量,这样我们就可以拿到更低的空间租金,最终我们的成本会更低一些。其他品牌要去复制,并不容易,复制不了。”

03

智驾加速追赶

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媒体日和同期的媒体试驾活动上,小米汽车传递的最重要信号,就是小米智驾已经追赶到了行业前列。

在广州车展前一天,雷军直播测试“车位到车位”的小米HAD,并对外表示,小米智驾系统半年追了三代。

在10月份,小米汽车全量推送了全国都能开的无图城市NOA,是全行业第4家做到这一点的自研车厂。

而将在12月发布先锋版“车位到车位”智驾,则在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功能先进性上,进一步提升了智驾竞争力排位——雷军认为,小米将是“国内第2家车位到车位+端到端+VLM视觉语言大模型,继而实现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的企业。”

而且,雷军表示,小米HAD智驾行泊皆采用端到端技术,是行业唯一,上限更高、下限有兜底。

在模型训练上,小米追赶特斯拉、理想、华为等车企的做法,以大量真实驾驶员的驾车视频数据,作为训练素材。8月份,小米对智驾模型完成了100万Clips的训练,在测试的版本完成了300万Clips训练,而年底,小米智驾模型将完成1000万Clips的训练。

在算力方面,小米智驾可以复用小米集团总共8.1EFLOPS的算力。

如此种种,小米汽车想说,论智驾,小米是第一梯队。

标准是什么呢?

除了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功能的先进性和落成时间。小米智驾负责人叶航军认为,消费者喜欢也是标准之一。

在广州车展上,雷军也分享了全国都能开的城市NOA上线后的数据表现。

在10月30日,小米城市领航全量推送以来,总行驶里程已超8000万公里。而且NOA占智驾总里程82.4%。

而从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PRO和MAX来看,消费者对于小米智驾的认可程度,也在逐渐提升。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邱, 锴俊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