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AI科技日:叫板所有高手-电动汽车观察家

小鹏AI科技日:叫板所有高手

叫板英伟达——图灵芯片,算力相当于3颗ORIN-X,40核,可运行300亿的参数大模型;

叫板宁德时代、理想——小鹏增程电池包5C超充,续航430公里,续航更长、充电更快;

叫板特斯拉——也有机器人IRON,也做纯视觉高阶智驾,也有自研芯片,2025年类L3,2026年部分场景无人驾驶;

叫板比亚迪——推出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碳化硅使用量节省了60%,电机输出功率增加了10%;

叫板蔚来——2025年把超充带去欧洲和全世界……

11月6日,小鹏汽车1024科技日升级为AI科技日,在何小鹏母校华南理工大学举办。何小鹏发布了小鹏汽车系列科技成果和计划,挑战了AI、电动、出行领域的诸多对手乃至合作伙伴。

这体现了小鹏汽车在技术研发创新领域的实力和野心,也体现了小鹏汽车对AI时代汽车公司“科技树”应该覆盖哪些范畴的思考。

不过,其中也有不少还仅仅是目标。

在硬核科技领域,小鹏汽车拉的科研战线是不是也太长了?这些是不是画大饼?

结论不好轻易下,还是先详细展现给大家来判断。

科技日很多内容在预期内,比较抢眼的是,小鹏明确要做增程车了。我们就从这个点开始一说起。

01

增程挑战理想+宁德时代

小鹏的增程不叫增程,叫超级电动。

当然,还是有油箱的。

何小鹏在充分论证了全球和中国西部、北部等地区都需要纯电之外的技术路线后,坦坦荡荡地推出了“鲲鹏超级电动”。

他还给出了鲲鹏增程三个厉害的地方。

首先是电能,小鹏的鲲鹏增程非常接近纯电——430公里长续航、5C超快充。

何小鹏说,当前行业的增程……续航不光短,而且充电的速度特别的慢,“所以小鹏的鲲鹏超级纯超级电动体系,第一件事要解决,能够让一个开小鹏超电汽车的用户,能够在一周只充电1-2次”。

其次是噪音控制,何小鹏还表示,小鹏的鲲鹏增程的噪音要做到非常小,目标是当增程发动机发动之后,只比电动机的噪音高一分贝。

第三,鲲鹏增程将智能分配电能和增程器的启动,“如果是一个常规的路面,我们尽量的会用电。如果是在比较泥泞比较山区的路面,我们会提前让发动机开始启动,能够让发动机跟电能够共用的周期更长。”

小鹏鲲鹏增程的参数,和普通增程比,要炸裂得多,实质上是采取了和当前增程不一样的思路,即用纯电思维来做增程。用何小鹏的话说,“用小鹏积累的下一代电动技术来去满足用户下一代的增程系统。”

这和宁德时代近期推出的骁遥电池很类似。骁遥电池给出两个“4”:纯电续航400公里以上,4C超充。

理想汽车现在量产的L系列,纯电续航最多是280公里,快充倍率大概2C。

小鹏鲲鹏的430公里和5C超充,就显得更厉害很多。当然,量产车型和在研车型,应该区别来看。

在活动后的采访环节中,何小鹏还对比了从增程去做纯电和从纯电做增程的难易程度。他认为,“纯电做超电(即增程)更容易。因为很多(技术)传统合作伙伴可以做到。”

在电池方面,小鹏汽车目前虽然有智鹏制造,但电芯还是采购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目前尚不清楚增程用的5C电池是否单独开发。

不过,从小鹏科技日和宁德时代骁遥电池发布会来看,纯电用电池和增程用电池已经没有什么明显区别。因为大电量和智能控制,以前的功率型电池和能量型电池界限已经模糊了。

何小鹏没有透露增程车型什么时候量产上市。

02

电动挑战宁德时代+比亚迪+蔚来

在增程之前,小鹏还展示了自己的电池、电驱和超充技术进展。

首先是挑战宁德时代的部分:5C超充电池,12分钟充到80%,比超快充手机充电速度还快。

配合小鹏的S5液冷超充桩,能够做到1秒钟充电超过1公里。

其次是电池包安全防护装甲。

何小鹏介绍,小鹏5C电池包”侧面可以支持890kN的压力,相当于20头成年大象的体重去压在这个侧翼,来保护侧边的安全。”

电池包底部则能防护2500焦的冲击——相当于一颗手枪子弹大概5倍的动能。

另外电池包也能做到IP68的防尘防水。

小鹏电池包的这个性能表现和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是旗鼓相当的。在没有用宁德时代电池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差不多的性能,就算是一种胜利。

挑战所有其他电动汽车企业的是,小鹏汽车的电耗控制能力。何小鹏说,“我们的续航在中国、在欧洲、在全球的多个评测里面,我们都拿到前二前三,大部分我们是霸榜在第一名。”

出乎意料地,小鹏汽车还“挑战”了一下比亚迪——发布了一个电机技术——混合碳化硅同轴电机,碳化硅使用量节省了60%,电机输出功率增加了10%,体积小了30%,重量减小7.5%。

小鹏在MPV车型X9上,已经应用了同轴电机,帮助X9的后驱模块缩小了空间,从而实现了后轮转向、三排座位空间和后备箱的空间“三全其美”。

混碳电机呢?

在采访环节中,何小鹏和顾捷明确,混碳电机目前还没有应用,但没有透露应用具体时间表。

最后,小鹏也要挑战一下“蔚来”,比试一下基建能力。

何小鹏表示,目前小鹏的超充站已经上线1300座,超充加上普通充电站上线超过1600座,覆盖了中国的主要的城市。

他透露,小鹏汽车正在建设S5超充桩,而且不光在中国,还会走向全球。

03

智驾:和OPEN AI“英雄所见略同”

智能化是小鹏的标签,也是何小鹏最为自信的一部分。这部分,也不用说对标或者挑战谁了。

何小鹏直接说,他们和OPEN AI“英雄所见略同”。

在人人都说“端到端”和“大模型”的时代,小鹏汽车希望确立自己是“正宗”的地位。

在功能层面,何小鹏首先表示,以后小鹏在中国和全球的智驾产品都统一名称为“NGP”,不再分高速、城市。

在研发层面,小鹏汽车从全栈自研,升级到新的四大自研:云端大模型自研、车端模型自研、芯片自研和硬件基座自研。

具体到大模型的应用,何小鹏强调,全球驾驶路况不一样,习惯不一样,但是采用云端大模型来重写智能驾驶,能够做到全球都能开。

都是大模型,小鹏汽车采用的架构是:

从车端获取数据,通过清洗和挖掘,提供给云端大模型进行训练;

然后通过知识的蒸馏出车端大模型;

车端大模型还要通过仿真和强化学习的两大的模块,来提高智驾的下限(杜绝所谓“端到端”虽然上限很高,但下限也很低的问题);

再部署到车端。

何小鹏透露,小鹏的云端大模型,做到了80倍车端模型的参数量。

而且,到2025年,小鹏的云端算力要达到10EFLOPS。

何小鹏还立了智驾的新flag:

明年的下半年,在中国所有的城区实现百公里期望接管1次以内;

今年年底,AI代驾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全流程应用;

未来的18个月左右,搭载XNGP max的车型,实现软件上接近L3+的体验;

2026年,开始探索部分场景的无人驾驶。

在活动后的采访中,小鹏自动驾驶副总裁李力耘再次回应了当前热门的“端到端”“口水仗”。

他表示,小鹏汽车的大模型是和世界上最先进的一个AI科技公司(即OPEN AI)理念和逻辑一样的,即基于云端大模型,而不是车端模型或者小模型。

“未来的这个竞争,它核心是在云端的竞争。”李力耘说,车端算力是有限的,只有在云端先探究更强的能力,然后再赋能、降维到车端。“这是我们能够持续做到领先的逻辑和方法论。”

何小鹏也对此表示,“scaling law(规模定律,可简单理解为随着模型大小、数据集大小和算力增加,模型的性能会提高)在自动驾驶方面也是成立的,它还提高了上限,强化某种角度补充了一定的下限。”

他还表示,自动驾驶的foundation model(云端大模型)和机器人是同源的。

在智驾的舆论场中,小鹏汽车目前有些尴尬。

在功能表现层,华为通过“饱和式”的传播,压小鹏一头;在传播话语体系中,小鹏往往不是首先输出概念或者逻辑的,因此在端到端、大模型这些新架构上,反而会被理想等企业抢了先。

何小鹏和李力耘强调,他们的做法起手高,效果长远。但这一点,确实需要后续量产推送的智驾产品在实践中战胜对手。

或许因为如此,在马上要发布的新车小鹏P7+上,何小鹏决定:“第一次不区分max版本跟pro版本的车型,全系标配图灵AI NGP智驾,我相信这绝对是代表中国自驾最领先的技术能力。”

在这个不用激光雷达的车型上,如果小鹏智驾依旧能有最领先的表现,相信能增加小鹏智驾的信服力。

随着全视觉智驾能力的提升,对于小鹏老车主,也有了一个可能性:pro版车主能够通过升级芯片的方式做到max版本才能有的城市NGP等功能。

为此,小鹏汽车将发起众筹行动,征集愿意付费升级的用户。座舱芯片众筹升级的活动也会同期举行。

何小鹏还透露他们在L4级自动驾驶方面的思考。

他表示,第一,小鹏的L4将采用线控转向;第二,小鹏正在研发ULTRA车型,相比MAX基于高阶自动辅助驾驶,ULTRA版本会从全新的人机共驾,会从部分无人部分有人逐步到完全无人,也就是到Robotaxi。

“在那个时候你们会看到小鹏的一台车的算力有3000个t,我们会支持全冗余的硬件设计和全冗余的软件设计,来支持在中国、欧洲甚至更多国家(可用)的ULTRA版本,我相信高等级的自动驾驶现在已经开始到来,而无人驾驶在不远将来也一定会到来。”

04

芯片挑战英伟达

小鹏汽车提高了智驾自研的竞争标准——芯片也要自研。小鹏的芯片自然不能落后。

何小鹏在介绍芯片时,首先强调,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是专门为了大模型大数据去定制的芯片,有40个核,可运行的大模型参数达到了300亿。另外,图灵芯片有两颗独立的图像的ISP,能够解决摄像头反光、下雨、黑夜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次,他将图灵芯片和英伟达ORIN-X做了对比。英伟达芯片现在是高阶智驾标配,但也被认为不是智驾专用,也有局限性。“在大模型的领域里面,我们的有效算力1颗可以顶ORIN 3颗,顶特斯拉FSD 2颗的算力。既可以驱动我们的自动驾驶大模型,还可以驱动我们未来的智能座舱的大模型。”

何小鹏认为,自研的芯片能够大幅提升智驾的开发效率。他透露,在图灵芯片上跑NGP后,开发效率提高不止三倍。“我相信所有的将来在AI领域要做好的公司,都很有可能要在芯片领域做更重要的发展。”

蔚来和理想也都深谙此道。今年7月,李斌宣布蔚来自研的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已经成功流片。NX9031采用5nm工艺,有32个核,且能用这1颗芯片实现4颗ORIN-X的性能。

理想这边的进度稍慢一些,有媒体报道称其自研的智能驾驶芯片预计能在今年年内流片。

不过与蔚来、理想不同的是,何小鹏透露,图灵芯片的应用范围更广,将同时应用在小鹏的汽车、飞行汽车和机器人领域。

在采访环节,何小鹏也回应了芯片生产的稳定性问题。

针对特朗普重新当选美国总统,他认为,“不管谁做总统,这个我觉得中国的科技发展肯定是向前的。”

而芯片的生产,“反正就是在安全的地方的生产,这个是基础。”

05

飞行汽车:挑战政策?挑战人的习惯?

小鹏造飞行器已经不是秘密,但质疑者众多,何小鹏每次都要费一番口舌来解释。

他自己总结了四个问题:第一政府允不允许买飞机,比如说有没有适航证?第二,飞机怎么开?第三,航线怎么批?第四,安不安全?

何小鹏当然也有答案。

第一,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的飞行体,“今天在中国已经完成了适航合格证的申请受理,期待在明年在拿到中国民航型号的认证,我相信这个时间不会特别远,特别是在整个国内正在大力的加速推动低空经济。”

第二,小鹏首创了单杆的操控系统,“如果你会开车,5分钟就能够简单上手,3个小时就已经可以达到基础出师的级别了。”

第三,飞行的航路已经有两个省——江西省湖南省——已经是低空经济的试试验区,有6个城市也是试验区。“我相信在2026年左右,中国的相当部分的区域都可以实现一键的报备可以起飞。”

最后的安全问题,首先是只能是比较正统的飞行,让飞行更简单,同时也让飞行更安全。其次是做了非常多的冗余,甚至是三余度的冗余。比如,小鹏汇天任意一个螺旋桨出现问题仍然可以安全飞行,甚至对称的或者相关联的双旋翼上失效,还是可以安全的飞行。

具体到产品层面,小鹏汇天的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在下个星期在中国的珠海飞行航展上全球公开首飞,并且希望在12月份正式启动预售。

在低空飞行上,小鹏汇天会有两个方向的产品,第一个方向就是短途的娱乐,只能飞几十公里,体验飞翔,可以娱乐或者短途的救援、观光等。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长途的飞行。小鹏汇天为此开发的高航速长航程飞行器,有500公里以上续航,360km/h以上航速,6座配置,是全倾转旋翼构型,并且采用了鲲鹏动力的增程系统。

“在未来的时间里面,在城市内部应该是无人驾驶,城市之间应该是低空飞行。”何小鹏说。

06

用机器人挑战人类?

特斯拉有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小鹏有机器人小鹏IRON(有人翻译为“铁子”)。

在AI科技日的最后,何小鹏也分享了小鹏机器人的进展。

他照例先铺垫,造机器人非常难,而且相比造车,“需要更大的投入,因为机器人里面对于AI的投入是巨大无比的”。

小鹏在5年里做了4代机器人,从4足的逐步的进入双足,从双足的单点逐步进入到双足的多点。第四代机器人是人形机器人,身高1米78,体重70公斤,身体的自由度有62个自由度。

之所以做成人形,何小鹏认为,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用户的接受度,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场所是以一个人的行走来布置的,做成人形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实现规模化。

小鹏IRON将用使用多个图灵的AI芯片,因为要有巨大的算力跟巨大的模型去训练,另外P7+上采用的鹰眼视觉系统也会用到机器人上,拥有不光是360度、还可以720度看到立体空间的眼睛,也会需要强化训练,需要小鹏自动驾驶的大模型。

何小鹏还透露,小鹏AI机器人已经在工厂初步实践,小鹏P7+的部分岗位已经是机器人在操作了。

那么机器人会代替人类,让人类失去工作吗?

何小鹏在AI科技日开头就回应了这个问题。

“很多的媒体报道里面所说的,5年内10年内就会颠覆,让大家都没有工作或怎么样,这是绝不可能的。”他认为,改变是10年、20年、30年逐步进化、逐步变化的一个过程。

但他也强调,没有人能打败趋势。这也是小鹏汽车现在呈现ALL IN AI态势的根本原因。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邱, 锴俊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