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安徽首款车上市,但2026年才真正发力-电动汽车观察家

大众安徽首款车上市,但2026年才真正发力

金标大众的第一款车终于上市了。

所谓金标大众,是大众在华第三家合资公司——大众安徽旗下,ID.UNYX,与众品牌。有意思的是,与众品牌的第一款车,也叫与众,ID.与众。

借着与众品牌落地的机会,大众也在安徽合肥形成了从产品设计到销售售后,统统覆盖的大众智能电动汽车中心。

毫无疑问,与众的正式上市,是大众开启在华新篇章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但这一里程碑背后的深意,仍然引人无限遐想。

比如,与众推出后,大众二次推进本土化进程能深入到哪种程度?与众品牌对于大众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除此之外,在活动现场还有一位意料之外的贵客到场。除了当地省市一级的领导之外,与安徽政府关系同样匪浅的蔚来汽车创始人、CEO李斌也到场了。

主机厂新车上市,政府出面捧个场无可厚非,但作为潜在竞争对手的友商一把手也来现场祝贺,就更令人浮想联翩了。

01

ID.与众,与众不同?

先来看具体车型。

ID.与众尺寸为4663*1860*1610mm,轴距2766mm,续航里程565-621km,售价区间为20.99万-24.99万元。

ID.与众的亮点不算太多,比如作为一台SUV,其转弯半径只有4.7m;又比如,据介绍,新车的车机系统与ID.系列其他车型相比流畅了不少,甚至还能给自己设置3D虚拟形象。

并且,由于是大众旗下性能品牌Cupra的Tavascan车型的姊妹款,ID.与众的设计风格也比较追求动感硬朗的路线,其双电机版本的零百加速成绩也还不错,是5.6s。

如果把ID.与众当做普通一款追求独特设计风格和运动定位的纯电轿跑SUV来看待,这样一款产品其实用中规中矩来形容并不过分。

ID.与众

但要是作为一个全新品牌的首款车型来看,ID.与众仍然有一些不利于自身销量的槽点。

比如,其产品SKU虽然只有三款,但双电机的顶配版本却被命名为Max,这一消费电子领域沿用过来的命名方式通常不会用来形容某个产品的顶配版本。

这样的命名,未免会加大消费者的理解门槛。

不仅如此,在国内市场中,品牌名称和产品名称重名的先例也少之又少,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一线销售的解释成本。

而且,作为一个全新品牌的第一款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想站稳脚跟,则有必要推出一款拥有广泛受众的产品,并给出一个极具诚意的价格。

可是ID.与众的产品形态、产品定位和价格却很可能对自己的销量规模起到负作用。

种种迹象表明,大众似乎并不关心ID.与众能给出不错的月销成绩。

那么,大众需要ID.与众来做到什么呢?

02

大众安徽,大众的新锚点?

大众安徽、金标大众、与众,不论你以哪种命名方式来称呼,都得承认这样一个全新品牌,与南北大众是不属于同一纬度的。

在被问及如何更好地向消费者介绍与众品牌,从而避免该品牌在认知层面上与南北大众形成正面冲突。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以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集团销售负责人孟侠(Stefan Mecha)表示南北大众内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的燃油车型,而大众安徽与众品牌则“更多致力于纯电车型的研发。”

甚至,更纯粹一点,大众汽车(安徽)数字化销售服务有限公司CEO杨放还表示,目前大众安徽只会针对纯电车型进行研发和设计,“在公司目前的发展规划中,没有增程车型的位置。”

现在不做增程,也就意味着大众安徽放弃了一个年增速在80%以上的市场。

杨放(左)、孟侠(中)和Timmermann(右)

不仅如此,大众安徽的渠道网络部署速度也显得并不急于求成。

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COO Stefan Timmermann表示,大众安徽最初规划首批在20个城市建设40多家门店,随后逐步在2025年底增加至70个城市。

作为对比,同样在2024年进入市场的新品牌,小米汽车在上市之初就已经进入29个城市,开设了59家门店,并预计在年底实现销售门店覆盖50个城市、服务网点覆盖86个城市的目标。

考虑到南北大众拥有的丰富经销商资源,以及此前上汽奥迪与一汽-大众奥迪共用过部分服务网点,大众安徽门店扩张的步伐,有些过于收敛了。

对此,杨放和Stefan Timmermann都确切地表示,渠道方面,即便是采用了直营和代理并行的方式,大众安徽与众品牌也将完全独立于南北大众。

产品形态小众、产品规划放弃高增速市场、渠道资源也要从零开始建设,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分析ID.与众的前景,都不是特别乐观。

好在大众安徽的领导班子已经给自己打过预防针了。

孟侠说:“我们不急于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我们的设想是提供不断进步的品牌和生活方式,稳步扩大影响力。”

在这样的思路下,再看前文所述大众安徽的种种动作,似乎变得合理了起来。

至少脱胎于一个强调性能品牌的ID.与众,凭借自己的外观、定位以及Logo,确实与过往南北大众的ID.系列拉开了距离,营造了全新的产品和品牌形象。

放低预期,一切从零开始,大众安徽就是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新锚点。

03

大众的锚点在安徽,安徽的锚点在2026

虽然2024年7月17日是与众品牌第一款车正式上市的重要日子,但在孟侠、杨放等一众大众安徽领导层的口中,说得最多的时间节点却是2026年。

孟侠说:“与众的第一款车型,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期待在2026年在中国市场导入全新的产品组合,在接下来的车展活动,全新产品矩阵也有望逐步亮相。”

在《大众二次入华》一文中,曾介绍过大众集团全资控股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在中国市场未来几年的产品规划。

VCTC未来产品规划

其中,VCTC明确表示要在2026年推出完全基于中国平台打造的A级纯电产品,该平台初期计划打造4款车型,完全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价格区间在14-18万元之间。

毫无疑问,这一代中国出身的A级产品被大众寄予厚望,所以如今大众集团的种种动作,都是在为了2026年这一代产品的落地铺路,加上与众首款车型本身也就是大众Cupra品牌Tavascan的姊妹车,所以销量能否取得开门红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说回100%本土研发的平台,大众也是为此而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其将与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安徽)数字化销售与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组成大众智能电动汽车中心。

大众智能电动汽车中心将覆盖产品从设计、研发、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销售最后到售后等全部环节。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压缩了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大众安徽MEB工厂的相关人员介绍称,以车辆前后电控减震器为例,其本土化零部件生产测试认可均在国内进行,比在欧洲测试速度提升了30%,零部件物流时间比进口降低98%,成本节省40%。

又比如,大众安徽MEB工厂建设了各类测试实验室,让整车测试范围从测试场转移到测试实验室内,其测试时间从3个月缩短到1个月。

大众智能电动汽车中心架构

种种做法,可以让大众在中国本土的产品研发速度追赶上新势力,节省的成本也给之后产品的定价争取了更多下探空间。

在渠道方面,大众也在布局。

正如前文所述,与众品牌的渠道网络将独立于南北大众,采用直营+代理制的模式。杨放透露,现在大众安徽内部已经建立起来一套“端到端”的销售模型,配合直营模式来触达真实的消费者数据。

杨放说:“基于直营门店得到的一线消费者的数据,我们可以用来持续改进服务,提升效率,再迭代优化自己的商业模型,后续会复制到代理制的门店之中。”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这条路走通,大众安徽的这套直营+代理制的模式也有很大可能复制到南北大众上,进一步助力大众提升在华销量。

当然,大众安徽即便是先行者,其也刚刚起步。

不论是本土化平台,还是直营+代理制的渠道模式,都还需要时间。从现在开始算起,留给大众的还有2年时间用以研发平台、验证新渠道模式。

不过好消息是,大众还有不少本土合作伙伴助力其本土化进程。其中,以大众与小鹏的合作最受关注。

此前,VCTC曾介绍称大众与小鹏合作的两款B级车也将在2026年左右进入市场。按照中国主机厂的推进速度计算,只要没有其他意料之外的阻力,市场应该可以如期看到大众与小鹏的合作成果。

对此,孟侠也放出了利好消息:

“昨天(7月16日)我们也刚和何小鹏进行过沟通,涉及到合作的广度、深度以及未来如何践行合作等方面,进展一切顺利。昨天我们也签署了相应的文件,很快就能披露出来。请大家保持好奇心。”

除了与小鹏的合作以外,李斌的到来也给了我们一些想象空间。

今年,蔚来充换电联盟的互联互通、战略合作利好消息不断,联盟成员越来越多,此时此刻现身ID.与众活动现场,似乎也是在释放一种信号。

如果能在中国本土与一家部署了3800多座充电站、22000多根充电桩的主机厂达成补能体系互联互通合作,何尝不是一种本土化呢?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崔秋阳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