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换帅,王晓秋没有萧规曹随的福气,还需大破大立-电动汽车观察家

上汽集团换帅,王晓秋没有萧规曹随的福气,还需大破大立

上汽集团,这家长期处于中国汽车集团第一位的中国汽车集团宣布,原董事长陈虹因到龄退休,正式卸任其在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的所有职务。

与此同时,王晓秋,这位在上汽集团深耕35年的“老将”,被董事会选举为新的董事长,贾健旭被提拔为公司总裁,标志着上汽集团高层的一次重要人事调整。

原来二把手上任一把手,逻辑上有助于平稳过渡。但是,对于上汽集团而言,也许最不需要的就是“平稳”过渡,因为,正式在“陈虹-王晓秋”搭档的末期,上汽集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局和挑战。

对于王晓秋而言,没有萧规曹随的福气,而是要鼓起勇气,大破大立。

01

销量下滑挑战

王晓秋接任董事长之际,上汽集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汽集团在国内市场连续18年保持销量第一,但自2018年销量峰值后,上汽集团的销量已连续5年下滑,如果单纯看国内的销量问题还更严重。

资料来源:上汽集团

今年前6个月,上汽集团销量为182.70万辆,同比下滑11.81%。我们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维度来看。

上汽大众——销量:51.9万辆;增长率:+0.05%;在去年的低基数上,上汽大众的销量几乎保持不变,仅略有增长。

上汽通用——销量:26.7万辆;增长率:-34.02%;上汽通用如今的销量简直是难以想象。

上汽乘用车——销量:9.9万辆;增长率:-20.94%;如果不考虑海外销量,上汽乘用车在国内的销量已经只有半年10万台不到了,这包含了荣威和名爵的销量。

上汽通用五菱——销量:31.1万辆;增长率:+0.11%;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轻微增长,产品线在市场中保持了一定的吸引力,在价格战阶段,五菱还是保持了自己的战斗力。

再加上智己汽车的2.3万台销量,集团在上半年的国内终端销量为121.8万台,已经低于比亚迪上半年的131.2万台。

这背后,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大势所趋,而上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虽然无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企业,都投入了巨资,整个转型的步伐稳健,但是在国内的下滑是很明显的。

哪怕是按照出口的数据,上汽集团上半年出口量达到43.9万台,比奇瑞的53.2万台的上半年出口量,要少了。出口市场上,上汽乘用车旗下的名爵(MG)汽车,主打出口市场,也是上汽集团汽车出口和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力。

2023年,名爵品牌全球销量超过84万辆,占上汽集团海外销量的约七成,名爵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过20万辆。不过,今年7月4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上汽集团纯电车型将被征收最高的37.6%的临时反补贴税(合计税率达到47.6%),这一税项自2024年7月5日开始实施,整体上汽集团接下来出口的压力是很大的。

资料来源:乘联会

02

战略执行挑战

时间回溯至十年前,陈虹接过了上汽集团的指挥棒,成为这家中国汽车巨头的掌舵人。

在他的领导下,“新四化”战略应运而生,预示着上汽集团在电气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领域的前瞻布局。

这一战略不仅为上汽集团注入了创新的血液,更使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站稳脚跟,成为行业内少数几家在纯电、插电混动、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径上全面布局的企业。

上汽集团的七大技术底座包括:固态电池、能量闭环、高效动力总成、智能底盘、全栈软件架构、全新电子架构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可以说覆盖范围和研发目标,都足够有野心。

2021年,陈虹再次续任上汽集团董事长,正值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节点。

他果断推进了“1号工程”,携手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共同孵化了智己汽车,一个承载着上汽集团高端新能源梦想的品牌。智己汽车的成立,被视为上汽集团对抗特斯拉,以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发力的重要标志。

回溯整个过程,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的规模也在扩大,出口带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但是整体大势,合资板块的销量下滑太厉害了,尤其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疲软,成为制约集团整体业绩的瓶颈。

那为什么上汽集团掉队了呢?

1)三大合资集团的决策问题:上汽集团的三个合资企业,从自由度来看是不同的。三大合资企业的衰落,从表面来看,往往存在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线不完善甚至管理不善的情况,但是本质还是整体的竞争加剧了。

a)上汽大众:上汽大众的转型,电动汽车是依靠目前被证明没有太强竞争力的MEB平台,P2的插电混动在国内目前的插电技术路线下也很难竞争下去。所以在插电和纯电两条路线下,技术上依赖于德国大众的上汽大众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的出路。

b)上汽通用:上汽通用采取了两条路线,一方面也引进了上汽乘用车下的纯电动方案,奥特能也在推进,但是事实证明纯电方案在没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电池下没有价格竞争力。通用旗下的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在纯电动领域并没有收获想要的成绩;而具备插电混动技术的上汽通用,一直受到美方的牵绊,也没能把插电混动的车型大量推出来,在2024年才姗姗来迟大举去推动这类产品。

c)上汽通用五菱:不管是五菱Mini EV还是缤果,还是五菱星云的插电混动,五菱是尽力了。但是直接面对比亚迪在15万以下市场的主导权,五菱其实需要来自集团更多的智能化的支持,这方面我们看到的是割裂的。这家合资公司在中方管理团队的带领下,比较独立在战斗。

2)然后就是亲儿子上汽乘用车。

a)荣威:荣威是很可惜的,在插电和纯电都尝试以后,放弃自己积累的插电技术选择单电机的方案,基本就决定了自己的思路。从ERX5以后的上海网约车的电车路线,也把荣威这个品牌的新能源化路堵死了。

b)名爵:电动汽车往欧洲走以后,也把名爵在国内做大的决心削减没了。国外能一台赚2万,国内还亏钱,这确实没办法持续下去了。但客观来说,名爵不扎根国内,也失去了在国内发展的根基。

c)飞凡:更多的还是管理人事的问题,拿着能大卖的车型,但是在销售网络和各个管理方面都犯了非受迫性失误,非常可惜。

d)智己:有集团的直接支持,总体来看在整个体系下表现还是不错的,从L7、LS7到LS6和L6,四款车下来,有成绩,但是并没有拓宽到全国去销售,也制约了这个品牌发展的潜力。

我们如果分解七大技术底座,你会发现上汽把所有需要做的方向都覆盖了,也找了对应的单位和资源去尝试,但是这七大技术底座并没有明显的长板。

每样都有,但是每样都是和市场脱节的,与旗下公司的运营和研发是脱节的,打造技术模块的时候并没有在终端市场接受检验,所以上汽集团的最大问题还是整个信息渠道和管理层的问题。

03

王晓秋应该做什么?

作为上汽集团的老将,王晓秋在自主品牌的崛起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从2003年启动的自主品牌项目,到后来荣威品牌的成功,王晓秋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和市场洞察力。

特别是在上汽乘用车公司的辉煌时期,王晓秋的贡献不可磨灭,他带领团队创造了销量奇迹,荣威RX5的推出更是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树立了标杆。随着王晓秋的升任,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担任集团总裁,这一人事调整有望为上汽集团的高级管理层注入新鲜血液,激发新的活力。

展望一下接下来可能的动作:

1)集团内部资源的整合,曾经2018年整车销量规模达到705.17万辆,每家合资公司都是150-200万左右的规模,你想要整合资源,每个企业都不听你的。在当下的环境里面,如何高效把车型剪裁,把规模收缩下来是关键。当集团收入在快速下降以后,把结构成本能有效降低,让集团能有效往前走,是第一要务。

2)清理重复投资:光是软件和智能驾驶,上汽集团把所有投入的资源做一下审计,恐怕都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但是整个集团在软件层面,在智能驾驶做出了什么有效的成绩?能给卖车带来帮助吗?赛马机制需要真正以结果为导向,现在的上汽集团也需要向吉利学习,成立智能驾驶委员会,统一协调资源,清理重复投资,以结果为导向。

3)稳住人心:这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环,目前这个情况,上汽集团可以说看到了最困难的时刻,如何稳住人心应对2024年的价格战和海外销售的挑战,需要王晓秋的知人善用,需要贾健旭的干练果决。偌大一个集团,现在出现领导干部的断层,就是因为过往几年的犹豫。

上汽集团见证了中国汽车集团发展的辉煌,所以现在的情况,王晓秋及其团队需要在稳固集团新能源领先地位的同时,加速合资企业转型,强化品牌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在欧盟加征电动车关税的背景下,探索新的增长点。

花甲之年的王晓秋,在上汽集团如此关键时刻,也需要老骥伏枥,力挽狂澜。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电观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