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没做成的事,被小米汽车做成了-电动汽车观察家

小米手机没做成的事,被小米汽车做成了

小米汽车首款产品SU7上市后,小米集团的第一份财报来了。

由于小米汽车SU7在4月份才正式开启交付,所以与小米汽车强相关的财务数据在小米集团一季度财报中的分量有限:

包含小米汽车在内的创新业务费用为23亿元;包括5000辆小米SU7创始版在内的存货增加87亿元;小米汽车智驾团队今年财务预算为15亿元等。

但是,看待小米汽车,并不能局限于本次公开的一季度财务数据。

在投行分析师们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提及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小米手机没做成的事,被小米汽车做成了。

他说的是什么事?

01

小米集团和小米汽车

首月交付7058台,5月交付近一万台;今年力保交付10万辆,挑战交付12万辆;女性用户占比28%;BBA用户及苹果用户的占比分别达到29%和51.9%......

卢伟冰在开场阶段介绍了小米汽车SU7进入市场后的战果。

其中,除了要挑战全年交付12万辆以外,大多数数据要么是公开的信息,要么是公开的秘密。

但透过表面数据,卢伟冰认为小米手机没做成的事,被小米汽车做成了。

那就是破圈。

实际上,笔者在《小米汽车一线门店实探:巨大的流量,小米接得住吗?》一文中就曾写到,小米汽车的破圈效应十分明显。

对于米粉和非米粉、汽车小白和老司机、增换购和首车等不同类别的用户群而言,雷军自带的光环以及小米SU7身上贴有“手机厂商跨界造车”、“设计像保时捷”等等标签,都会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吸引这部分用户前来看车、试驾,甚至购车。

小米汽车破圈效应明显

这是小米集团给小米汽车带来的流量变现。

反过来,在破圈之后,小米汽车也能够为小米集团带来更多增量。

比如,购买小米SU7之后,非小米手机、小米智能家居的用户中,也会有一部分用户为了体验人车家全生态而增换购小米手机、小米IoT产品。

又比如,虽然小米SU7的起售价贴近20万元,但其顶配29.99万元的价格也摸到了汽车市场中,豪华车型30万元的定价门槛。

并且,雷军还曾在投资者日上透露,小米SU7 Max版本的销量占比达到了40%以上。

雷军在投资者日上公布小米SU7不同版本订单占比

“小米汽车配得上30万元左右的售价”,这一消费者认知正在逐渐形成并固化。

也就是说,小米汽车还为小米集团的高端化之路助了一份力。

卢伟冰也说:

“小米手机已经在4000元-6000元的价格带站稳脚跟。相信手机和汽车两个品类会带动其他品类的高端化进程。”

此外,卢伟冰还提及了汽车业务的成功为小米用户粘性带来的提升。

在卢伟冰看来,过去安卓体系和IOS体系之间最大的差距之一就是用户粘性。换句话说:用户抛弃安卓体系的成本比抛弃IOS体系的成本低太多了。

但小米汽车的推出,完成了小米人车家生态的闭环。并且,人车家全生态所带来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卢伟冰认为,人车家全生态带来的用户体验每年都会进步,那么“之后用户抛弃小米产品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我们的用户粘性就会越来越高。”

在小米集团依靠自身品牌光环为小米汽车实现了开门红后,小米汽车也能反向促进小米手机和IoT产品的规模、助力小米高端化之路、提高小米用户粘性。

但这些话说多了,未免会让人觉得有些画大饼。不过卢伟冰也透露,等到今年二季度,公司便会展示更多小米汽车业务的具体经营数据,以供市场参考。

上述部分可以看作是小米集团对于小米汽车现阶段成果的汇报,以及对于小米汽车和小米集团之间关系的宏观展示。

接下来,本文便会从卢伟冰提到的渠道、产品两个关键词,以及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来分析小米集团对于小米汽车接下来3-5年的具体规划。

02

小米展望2026之渠道

首先是渠道。

卢伟冰将2024年-2026年期间,小米对于渠道的调整形容成:再拓展、升级。

之所以称为“再拓展”,是因为小米集团在2021年就已经在国内部署了1万家线下门店。

但随后,小米就意识到了盲目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单店效率过低。

卢伟冰说,过去一年小米一直在致力于将一些低效门店进行整合,借此来实现更好的规模效应。

经过调整后,目前小米来自线下的销售份额已经从2019年的4.9%来到了今年一季度的9%左右,但这对于小米而言还不够。

卢伟冰说:

“我们要花3年的时间,在现有1万家门店的基础上,再开1万家。”

这其中,小米汽车渠道的建设目标是,到今年年底实现销售门店对50座城市的覆盖,服务网点对86座城市,也就是大陆地区基本所有省份的覆盖(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

近日,在直播测试小米SU7 Pro的城区NOA功能和能耗水平时,雷军也曾表示:“要用3-4年的时间,完成500-1000家小米汽车门店的建设。”

关于渠道“升级”,卢伟冰则给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如扩大面积、迁移店面到商超最好的位置、重构货品陈列以展现人车家全生态概念等。

小米之家门店将迎来再拓展和升级

另外,卢伟冰还强调自己过去一年通过对二十多个国家市场环境的考察,认为小米新零售模式已经达到了复制到海外市场的时机。

卢伟冰还说:“小米汽车出海,也需要小米新零售模式先出海,进行前期能力建设和基础建设。”

03

小米展望2026之产品

小米汽车首款产品的第一步非常成功:订单好。截至4月30日,小米SU7的锁单量达到了8.8万台。

但这只是第一步。卢伟冰表示,现在限制锁单量进一步提升最大的阻碍,就是交付周期。

卢伟冰对提问的分析师说:

“你现在下个订单,大概率系统给出的交付周期仍然是30多周,那就要到(明年)元旦后了。”

为了缩短交付周期,小米汽车亦庄工厂曾在5月初对产线进行过升级。卢伟冰透露,到6月份就可以开始双班生产,预计产能是月交付1万辆的两倍。

也就是说,下个月之后,小米汽车工厂就将有月产2万辆的能力,届时小米SU7的交付周期就会大大缩短。

但这还只是着眼于现在。

据我们了解,小米汽车接下来的产品规划也已经非常清晰。

首先,据多家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将于明年推出首款纯电SUV产品,该产品与SU7出自同平台。

对此,有供应链人士向《电动汽车观察家》透露,纯电SUV产品的售价大概率会略高于小米SU7,且小米对该SUV产品的预期很乐观,“预计月销不会低于1万辆。”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小米汽车第二代平台产品也将于2025年年末或2026年年初进入市场。

据了解,第二代平台产品采用增程式动力路线,目前规划了两款产品,对标理想L系列产品。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二代平台车型或将舍弃激光雷达,这也使得其售价区间来到20万元以下。

理想L系列是小米增程车型的主要对标车型

由于小米SU7标准版就并未配备激光雷达,所以小米二代平台车型的智驾软硬件系统或许也将沿用小米SU7标准版的架构,即Xiaomi Pilot Pro。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米将就此抛弃多传感器融合路线,转向纯视觉。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小米的第三代平台车型已经在研发中,并且将重新配备激光雷达。

据36氪报道,前图森未来中国CTO王乃岩将入职小米汽车,结合近期雷军多次在公开场合招揽智驾人才的动作来看,就是意在为第二代平台增程车型,以及第三代平台车型的智驾系统研发做人才储备。

目前,小米SU7最新版本中,已经更新了使用端到端技术的泊车功能。

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目前小米集团手握1273亿元的现金储备,对于端到端这类烧钱无底洞的技术,小米具备持续大手笔投入的底气。

所以,随着王乃岩的加入、智驾团队的扩张,加上小米对智能驾驶投入的决心,或许未来在二、三代平台车型上,端到端技术就将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

总的来看,虽然小米汽车业务在本次一季度财务数据中的占比不多,但对于未来如何构建小米集团和小米汽车相互促进的关系、小米汽车未来产品规划和渠道建设等问题,小米已经思考得十分清晰且透彻。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崔秋阳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