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比肩华为、小鹏,智己凭什么?-电动汽车观察家

要比肩华为、小鹏,智己凭什么?

在技术赛道上,阵营排序往往是瞬息万变。

1月23日,智己打响了2024年的智驾“开卷”第一枪。宣布具备行业第一梯队实力的城市NOA正式开启推送,上海地区率先开放;一季度,城市通勤模式先行版,开启全国范围内公测;6月,将推出无图城市NOA,加速开城;2024年内,实现通勤模式百城齐开;2024年,一键AI代驾2.0、记忆泊车、立体停车库泊车等高阶泊车陆续落地。

“实力稳居行业第一梯队!”智己官方在23日的大版本OTA发布会上强调。

今年开年,第一梯队中许下NOA百城,甚至全国开城承诺,跳票的不在少数。智己是否真的有实力与第一梯队的玩家们,开卷高难度的城市NOA?

01

智己是后发还是先发?

如果论及第一梯队,智己恐怕并不是普遍定义中的一员。高阶量产智驾领域的绝对第一阵营是特斯拉、小鹏、华为。再扩大一些,则有理想和蔚来。智己在人们的认知中,是和极氪、埃安、比亚迪这些在2023年才开始投入的选手们一样的。

但事实上,从技术路线选择和技术栈的构建角度来看,智己是先发的第一梯队。

从时间线来看,2021年,智己OneModel、Transformer、BEV技术落地,2022年量产交付。相比之下,出了特斯拉、小鹏、华为外,很多玩家的BEV transformer是2023年才开始量产上车。而在感知层面,采用一个感知模型,而非多个任务模块模型的OneModel模式,如今能做的也是少数。

2023年4月,智己发布行业内首个D.L.P.人工智能模型;9月,启动去高精地图的DDLD方案公测,基于数据驱动,车辆行驶过程中实时建图,融合形成对道路特征的准确识别;2024年,进入到Occupancy占用网络的应用阶段。

这一套做法已经开始追上第一阵营的技术落地节奏。

但为什么市场端没有对智己在智驾领域的技术形成强感知?

一方面,是受限于硬件技术的快速迭代。

智己IM AD是和小鹏一样,行业唯二兼容Xavier/Orin双智驾计算平台的自研玩家。对先发者来说,高阶智驾到底需要多少算力,什么样的硬件适合,在技术投入之初都是未知数。但在只有30Tops的Xavier上做智驾,对企业来说是积累工程能力,和极限思维能力的重要实战场。

由此,智己IM AD建立了更轻盈的模型架构,算力需求降低90%,单OrinX芯片即可实现全量城市场景及去高精地图化的NOA方案,在未来尚未看到尽头的算力战争中,占据了先手。

另一方面,BEV+transformer,和OneModel本就是是上限高、起点高的技术路线。以神经网络为主的软件2.0模型,在建立之初的表现,很难比拟由规则算法构成的小模型技术栈。

此外,智己对上路标准要求较高。

智己要做到3倍于人类驾驶安全再上市。根据中国道路数据统计,在工程化和自产数据的双重驱动力之下,IM AD百万公里碰撞事故仅0.6次,远低于人类驾驶百万公里碰撞事故1.9次,智己IM AD的安全性已经达到人类驾驶的3.2倍。

02

开卷城市NOA

但对技术而言,只要选对路线,就没有白费的工作。

去年12月,智己IM AD高速NOA正式贯通全国。智己IM AD高速NOA仅用8个月实现全国贯通,辐射全国333城的高速路段(除港澳台地区外),高速高架NOA适用道路总计40.6万公里

1月23日,《电动汽车观察家》参加智己上海城市NOA的首次试驾活动后,刷新了对IM AD的认知:从目前表现来看,IM AD已经能够应对拥堵时段的路面博弈,大十字路口的左右转弯和各类机动的路面临时情况,为开城做好了准备。

在感知层面,对各类标准和非标准障碍物的语义和几何边界认知准确,由此可实现丝滑的绕行避让。而且更像人,能够执行一些轻度的踩线绕行;在认知层面,目前IM AD的安全阈值仍然较低,表现在路面上是在绝大多数博弈中都采用让行策略,且让行空间不小。但系统的鲁棒性较强,确认安全后就会继续行动,不会因博弈而随便退出;执行层则是IM AD在第一梯队中,也表现亮眼的地方。应对突然的加塞、急刹都十分从容。在横纵向速度控制、自动变道、自动泊车等场景下,平稳从容的表现足见底盘的扎实程度。

目前,智己IM AD的城市领航仍然是基于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的方案。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区智驾中,D.L.P.、DDLD、Occupancy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高其功能上限和泛化能力。

Occupancy技术通过机器视觉算法,对障碍物的检测和识别,指导车辆后续的路径规划。对于有激光雷达的智己IM AD来说,Occupancy技术可有效与激光雷达点云形成互补,提高算力效率和检测有效性。DDLD是道路识别技术,智己官方表示,DDLD可以预测出一部分感知当前无法观测到的路网信息,进而实现轻地图重感知的自主导航型智能驾驶功能。D.L.P.则是由神经网络组成的规控算法,在规控算法内引入神经网络,已经是行业共识,而智己在这一领域,又站在了第一梯队。

但第一梯队,不仅要技术领先,也要体验领先。随着LS6上量,智己迎来了在终端市场证明其智驾能力的关键窗口期。显然,智己打算好好把握机会。

在人机共驾的领域,IM AD首创的信任增强功能,赋予了智能驾驶过程中更好的人车沟通,屏幕中会为驾驶员传达智能驾驶任务的信任指数。在NOA激活后,基于各种复杂场景,告知驾驶员处理复杂场景的系统能力。3级表示系统能处理成功,2级邀请驾驶员注意力,1级则需要驾驶员时刻关注路况,可有效缓解用户心理紧张。

此外,智己汽车搭载全域数字视野补盲,唯二调用行车摄像头,行业内唯一将所有交通环境的敏感信息,以智驾AI算法提纯,在驾驶员第一视角高显标注,一屏展现。集成行业首创的雨夜模式、A柱补盲、侧后补盲、后视补盲,看到物理视线所看不到的路况,视野盲区一扫而光,路况信息尽在掌握,让驾驶更简单、更安全。

在功能方面,智己在一季度开启全国范围内公测的城市通勤模式先行版,实现约80%的城市NOA能力,随时都能用,全国都好用。通勤模式下,车辆可自动识别行驶车道和对应的红绿灯状态,实现直行路口通行。目前,华为、小鹏都证明了强LCC功能在城市内的有效性。

随着高阶智驾开始在高速领航场景收敛,深入到使用频率更高的城市场景,漫长的技术竞赛和积累才刚刚开始。投入已久的智己,则开始在深水区,展现出自己第一梯队的实力和潜力。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朱, 世耘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