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纯电乘用车市场总结-电动汽车观察家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纯电乘用车市场总结

2023年1-5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40%,渗透率突破了14%,这意味着在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带动下,全球汽车也开始进入新能源时代了。

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正式突破了30%,开始“跨越鸿沟”进入到被更为广泛消费者接受的局面。

在“疯狂内卷”的新能源市场,虽然有不断掀桌子的选手,但总体来看头部新能源车企的雪球在越滚越大。

这一篇是年中车市系列文章的第二篇,【第一篇参见:2023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我们回顾一下2023年上半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特别是纯电市场的变化。同时预告一下,过几天我们还会发布2023年上半年插混/增程乘用车市场总结。

01

“一超六强七跟随”

1、新能源:产销两旺渗透率持续走高

2022年的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销同比增长连续第二年超过90%,进入到2023年随着新能源渗透率触达30%之后,新能源的产销增速有所放缓,回落到同比增长40%的水平。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产量355.1万辆,同比增长39.4%;新能源终端零售销量294.4万辆,同比增长40.4%。新能源的零售渗透率达到了30.69%,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79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汽协、终端零售作者整理制图

从渗透率的角度来看,2023年除了春节月之外,其余5个月的渗透率全面突破30%。到6月渗透率更是达到了33.1%的峰值,创造了历史新高。

数据来源:中汽协、终端零售作者整理制图

不仅仅新能源零售创造了新高,新能源的出口在今年上半年也创造了新高。1-6月新能源出口48.19万辆,同比增长154.97%,占到乘用车出口销量的30.66%,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36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出口29.95万辆,同比增长226.15%。占到全部乘用车出口的19.05%,比全年同期增长了8.02个百分点,成为今年上半年年乘用车出口的最大亮点。

数据来源:中汽协、终端零售作者整理制图

从整体市场来看,新能源产销两旺渗透率走高,但是从内部结构来看,头部品牌的“雪球”越滚越大。

2、新能源品牌:一超六强七跟随

从上半年的新能源销量结构来看,新能源品牌的集中度正在快速提升:TOP15的品牌的销量为249.18万辆,同比增长55.75%,这个数据明显高于40.4%的市场平均增速。TOP15品牌占据了新能源销量的84.65%,与去年同期的76.31%相比增加了8.34个百分点——可以说在新能源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头部品牌的“滚雪球效应”也在快速加剧。

数据来源:中汽协、终端零售作者整理制图

与燃油车时代相对分散的格局不同,新能源时代头部品牌“一超六强七跟随”格局则更加集中。

“一超”:就是这两年风头正劲的比亚迪了,以终端销量论,上半年销量103.61万辆,同比增长76.48%,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到35.2%,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2个百分点。

这样的成绩不仅仅让比亚迪拿到了上半年全品牌销量的冠军、中国新能源销量的冠军,以及全球新能源销量的冠军。

更夸张的是,如果计算上腾势上半年的5.1万辆,比亚迪及旗下品牌的新能源市占率达到了36.96%,超过了TOP15榜单中第2名至第7名的销量之和(也就是六强之和)。

“六强”:特斯拉、埃安、五菱、长安、理想和吉利

这六个品牌(包含旗下子品牌)也是上半年中国市场上新能源销量突破10万辆的品牌。

如果从增速上来看,埃安、长安、理想的市场份额增加明显。五菱则因为A00级市场的萎缩而销量同比下滑16.15%。

“七跟随”:大众、蔚来、宝马、哪吒、小鹏、极氪和零跑(腾势计算入比亚迪了)

这七个品牌的市占率之和为11.42%,只比销量第二的特斯拉多出了1.33个百分点。

与一超+六强普遍正增长不同,大众、哪吒、小鹏和零跑的同比数据均为负,甚至小鹏同比下滑超过40%。

增长成为了这七个跟随品牌最大的主旋律,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大众的ID3降价4万与比亚迪海豚竞争,蔚来将权益打包拆分降级入门价格,哪吒开始推出15万元起步的增程版哪吒S,零跑的C11增程版把新能源B级SUV的价格拉入到15-20万区间。

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市场最终呈现了:“一超”拿到36%的份额,“六强”拿到36%的份额,“七跟随”拿到11%的份额。这就是现阶段新能源品牌的竞争格局,而且对于头部品牌来说这样的格局还在不断强化。

3、增量的黑洞

如果从增量的角度来看,随着渗透率突破30%之后,新增的从燃油车转换过来客户,主要流向了比亚迪、埃安、特斯拉、理想、长安和腾势这六个品牌。

今年上半年的终端零售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的绝对增量为83.8万辆,其中,比亚迪的增量为46.77万辆,占到全部新能源增量的55.8%;埃安的增量为11.54万辆,增量占比为13.8%;特斯拉的增量为9.88万辆,增量占比为11.8%;理想的增量为8.04万辆,增量占比为9.6%;长安的增量为5.72万辆,增量占比为6.8%;腾势的增量为5.08万辆,增量占比为6.1%。

数据来自:终端零售数据图片来自杰兰路

以上六个品牌的新能源增量合计为87.4万辆,已经超越了整体新能源的绝对增量——这意味着,其它的大部分新能源品牌的销量在增长的市场里反而是同比下滑的。

比亚迪,就是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增量黑洞,相当于市场上每销售100辆新能源车中,有56辆是流向了比亚迪品牌。

这样的现象也意味着,在主流的燃油车客户开始切换新能源之后,那些做新能源早、知名度高、销量大的品牌成为了“滚雪球游戏”中最大、最快、最受益的。

当然,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市场不仅仅有头部新能源品牌不断滚雪球的“增量黑洞”现象,也有着“插混爆发”、“纯电困境”和“增程的逆袭”。接下来主要聊一聊纯电市场。

02

纯电动车似乎卖不动了

大约是在5月份开始,市场突然发现:除了比亚迪、埃安和特斯拉以外的大部分品牌的纯电车型开始不好卖了。

从数据上来看,自2022年开始纯电车型的销量增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2021年纯电车型的同比增长为158.69%,到2022年的下滑到68.45%,2023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到2.55%,可以说是每年下一个大台阶——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市场结构的变化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在今年上半年,纯电动MPV和SUV产品成为增长的主流,而纯电轿车的增速低于整体增速。

数据来源:乘联会作者整理制图

首先,A00级市场在快速萎缩。在经历了2021年和2022年两年的销量狂飙之后,今年上半年这个级别的销量开始明显回落,同比下滑42.06%。以五菱宏光MINI EV为例上半年销量12.16万辆,同比下滑38.2%,目前这个市场目前就是五菱、长安、吉利和奇瑞四个品牌所统治。随着第一波对A00级别有刚需的客户快速消化,新晋的新能源消费者显然对于空间和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

第二,A级轿车市场在迅速网约车化。今年上半年A级纯电轿车的网约车占比已经接近40%了,很多传统的主机厂都专门推出了网约车专用车型,比如北汽(EU系列)、埃安(AION S非Plus版本)、红旗(E-QM5)、比亚迪(秦Pro EV),但A级纯电轿车的整体销量依旧同比下滑11.59%。一方面,在3-4月随着网约车注册数量的快速增长,A级纯电新能源轿车的销量也同步呈现了快速增长,但进入6月之后各地的主管部门开始发出“网约车饱和”的预警;另外一方面,受到A级燃油车和插混车型降价的影响,预计下半年的A级纯电网约车市场也将会有明显的波动。

第三,C级纯电轿车在下半年会明显增长。这个级别一直以来都是豪华品牌的主打核心产品,56E一直是品牌销量的担当,自主品牌在C级轿车的新能源化方面目前只有蔚来ET7等少数的几款产品,总体来看还需要到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才能看到更多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推出。

今年上半年SUV和MPV承担了纯电车型的主要增长,由于MPV目前的市场容量太小,SUV就成为了增长的主要驱动。但是我们也发现纯电SUV产品的主要增长在20万元以下的A级产品,30万元以上纯电SUV似乎也有些吃力了。

2、30万元以上的纯电车型卖不动了

2022年下半年,在特斯拉Model Y的带动下,30万级别的纯电车型渗透率节节走高,一度接近20%的峰值。但进入2023年后随着特斯拉的降价,整个级别的纯电车型销量也在快速下滑。

在30-40万元价位区间,特斯拉拥有着超强的品牌号召力。Model Y一款产品的销量占到了这个价位段销量的30%。

第二名,极氪001销量3.0万辆,占比4%;

第三名,宝马i3销量2.2万辆,占比2.9%。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除了特斯拉以外这个价位段的纯电SUV还是大家都卖得不好,更不要说蔚来ES6、ET5和小鹏G9这样的新势力产品了。

售价30万元以上价位的车型,一方面需要转化来自对品牌高度认知的主流BBA用户;另外一方面,按照上半年这样内卷的程度,无论是零百加速、还是乘坐舒适度,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都可以在25万元的级别享受到,为什么还要花更多的预算选择更贵的产品?

因此,我们会发现在售价30万以上的纯电车型无论是SUV还是轿车,销量第二的极氪001的月销就在6000辆的水平,第三、第四的宝马i3和iX3月均销量都是在3500辆左右的水平,不要说与Model Y比较了,就是与动辄月销破万的BBA燃油车3系、A4L和C级相比,差距也是非常明显。

这背后还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3、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参考“跨越鸿沟”中所提出的模型,当渗透率突破25%之后,市场开始从早期的“尝鲜用户”,跨越到主流的大众用户。

主流消费者的需求与尝鲜用户明显不同,更多的主流用于他们并不生活在一、二线城市,他们对于纯电车型的要求是“使用便捷”、“多场景可能”、“更高的保障性”。目前的纯电车型严重依赖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和便捷性的,以最新在新疆发生的蔚来充电桩事件来看,纯电车型使用的便捷性(说走就走)和保障性(快速补能)还有待整体充电基础设施的提升,以及真800V高压平台来给出答案。

这里重点说一下“真800V”高压平台,与部分车企所表述的“只要额定电压超过550V就算是高压平台”不太一样,真800V平台至少要求动力电池的额定电压不低于650V,而不是对比400V通过“矮子里拔出的将军”来“滥竽充数”。以上汽最近公布的800V碳化硅系统为例,除了系统的充电峰值充电功率标称可达396kW外,还可实现475kW的峰值功率,峰值扭矩575Nm,峰值转速21000rpm,同时也实现系统级的效率提升,目标是将每度电的行驶里程从目前的7-7.5公里提升到9-9.5公里。

对于纯电车型而言,今年下半年的另外一个红利可能就是“智驾”了——从今年的Q4开始,“智驾”已经成为每一款售价25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功能。一方面,得益于头部新势力的“城市高阶辅助驾驶”从少量的城市开始逐步铺开,日常使用体验更好的“通勤模式”的逐步上线,让普通消费者也能够在更多的日常使用场景体验到;另外一方面,也有“大疆车载”这样的提供相对较低成本的“智驾”解决方案,可以让主机厂搭载到更多的车型之上。而且,目前智能驾驶已经不仅仅新势力在全力推进了,就连对智驾相对保守的比亚迪也在全新的N7上面搭载了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的方案了,并且在今年Q4将会达到可用的状态。

当行业龙头也开始搭载“智驾”系统了,也正式标志着“智能驾驶”将会成为2023年底到2024年竞争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03

期待纯电爆款

整体新能源市场在经历了2年的翻倍式增长之后,增速也开始趋缓了,并且已经发生了一些结构上的变化——插混连续两年实现100%以上的增长,增程路线也成为逆袭的黑马,唯独大家给予厚望的纯电领域,增长明显乏力。

一方面,从整体车型销量榜来看,只有6款新能源轿车进入轿车榜单前20,只有7款新能源SUV车型进入SUV榜单前20,只有4款新能源MPV车型进入MPV榜单前15。

另一方面,从价格段的角度来看,在10万元以下和3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渗透率高于平均增速,但在10-20万这个最主流的价格区间,新能源渗透率明显不足。对于纯电车型而言,在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大家对纯电的接受程度明显低于插混车型。

同时在25万以上价位还是缺少产品力足够优秀的爆款产品,小鹏G6和蔚来ET5旅行版算是两个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希望下半年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纯电爆款产品的出现。

最后大家不要忘了,来看下一篇插混和增程市场的半年总结。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电观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