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将出,新造车企业代工路可能难走了
江淮蔚来是传统车企给新造车企业代工的代表
新造车企业“自由”寻求代工的时代,恐怕即将成为历史。
6月5日,彭博社(Bloomberg)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本月,汽车企业代工管理办法(下称“代工管理办法”)有望******、并生效。届时,新造车企业被代工的门槛将大幅提升,这些门槛可能包括:
○寻求代工的车企,过去3年内,在国内的研发投入至少达到40亿元人民币;
○过去两年,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达到1.5万辆;
○代工合同至少签3年,同一地点的代工年产能至少达到5万辆;
○被代工企业需有或高达数十亿人民币计的实收资本
这是这一办法的草案透露的内容,最终政策还需修订。彭博社消息称,主管部门此举是为防止新造车企业如同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那样崩溃。
1
门槛:40亿研发投入/1.5万销量
代工管理办法******的消息,并不突然。
早在2018年9月1日的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就曾表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代工,以及企业的委托加工等事宜,也在加紧的研究、落实之中。”
三个月后的2018年12月6日,工信部正式公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下称“准入办法”)中,明确鼓励车企间,或车企和研发企业间代工。
2019年6月1日,准入办法已经正式实施。
不过,准入办法的两个“鼓励”和两个“允许”(如上图)并没有特别指出“符合规定条件”包括哪些内容。代工管理办法的******,将回答这个问题。
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根据已经拟定的代工管理办法草案,寻求代工企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过去3年内,在国内的研发投入至少达到40亿元人民币;
○过去两年,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达到1.5万辆;
○代工合同至少签3年,且同一地点的代工年产能至少达到5万辆;
○企业需有或高达数十亿人民币计的实收资本;
○最多只能由两家车企为其代工。
以上要求如果落实,对于寻求代工的新造车企业将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很多企业成立都未必有3年,更无40亿研发投入。至于已经销售1.5万辆的要求,更是一个悖论:新造车企业没有资质无法生产才找人代工,哪里来的1.5万辆销量?
但我们没有看到完整办法草案,细节未可知。比如,已经代工合作的企业可能豁免。等于新政只会卡住后来者。
彭博社同时称,负责该办法起草工作的工信部相关人员表示,目前的代工管理办法正在修订中,最终版本可能有些变化,下一步,将就草案向社会征集意见。
2
新势力的双重挑战
彭博社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的企业的融资总额已经达到180亿美元,而其中很大部分来自新造车企业,企业数量多达486家。
中国新造车企业融资额位居世界前列,图中前7位均为中国企业,依次是,蔚来、威马、国能新能源(现在的恒大国能)、菲斯科、小鹏、游侠、奇点
来源:BloombergNEF
对其中的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获得资质,可能比获得融资更难。
代工,帮助新造车企业解决了没有资质的难题。比如,海马汽车为小鹏汽车代工、江淮汽车为蔚来汽车代工、一汽为新特汽车代工等。
但是,代工管理办法******后,高门槛很可能刷掉多数无法达标的新势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代工管理办法,将和2019年1月10日已经实施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成为企业进入制造行业的两把利刃。
显然,主管部门希望借这两把剑,淘汰竞争力薄弱的车企,改变企多且小、散而弱的状态。归根到底,要集中优势企业力量,应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股比开放后,来自外资车企的挑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