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仅40%,1/3电池厂已被淘汰
在6月27日召开的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的总体产能利用率只有40%,呈现出结构性产能过剩。他同时指出,2015年到2017年,1/3的电池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
电池总体产能利用率仅40%,两极分化明显
在政策利好和市场繁荣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国和动力电池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出现了供应紧张和产能过剩并存的现象。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锂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18)
陈清泰强调,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的产能已经超过了200GWh,但总体产能利用率却只有40%,市场两极分化非常明显。“高端优质产能供应不足,低端产能订货不足,生产经营困难,呈现出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他说。
动力电池淘汰赛加速,两年内1/3企业已出局
陈清泰介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一直被几个大企业占据,2017年,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出货量占到80%。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锂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18)
动力电池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将逐步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日韩企业也将进一步向中国市场发力,中国将成为动力电池竞争的主战场,欧美企业也是潜在的强大竞争者。
“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经从2015年的大约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陈清泰说,“市场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小型、低水平的动力电池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65.4%,整体性能不断提高
据统计,2017年,中国动力型锂电池的出货量达到39.1GWh,占锂电行业总体规模约50%。其中,汽车动力电池的出货量达38GWh,占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的65.4%。陈清泰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发展,锂电池的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
同时,中国动力电池产品的整体性能和竞争力都在不断提高。陈清泰介绍,中国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快速提升,部分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240Wh/kg,电池单体成本从2012年的每瓦时5元降到每瓦时1元左右。
强化监管,把锂、镍、钴等作为战略资源
陈清泰指出,全球锂、钴、镍资源呈现寡头垄断的特征,中国的锂资源虽然丰富,但禀赋不佳,利用率相对较低,而镍、钴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长期来看存在资源安全风险。
同时,近年来,锂、钴等上游材料的价格迅速上涨,车企因为购置补贴退坡也需要转移成本,这样一来,双重压力压在电池企业头上,这些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出现经营困难。
因此,陈清泰建议:
第一,国家应该制定中长期资源规划,把锂、镍、钴等作为战略资源,加强资源的勘察、评价、开采和资源回收利用的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价格理性回归,鼓励企业在全球布局上游资源,降低资源风险性。
第二,要严格把控资源开采及电池生产项目。在开采环节,要制定强制性标准,提高矿山企业的准入门槛,杜绝大矿小开采,提高资源回收效率和环境保护的标准,还要关闭不达标的企业,提高资源总体利用水平。同时,强化电池产业的技术标准和监察力度,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第三,加快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建设。要从战略高度来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制定相关技术、安全、环保标准,研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激励机制。
保持研发投入,掌握并创造核心技术
陈清泰特别提到,6月15日,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宣布,将与丰田汽车和松下等企业启动新一代高效电池“全固体电池”核心技术的开发,意在举日本全国之力推进研发,力争从中国手中夺回电池产业的霸权。
以此为契机,他强调,拼生产规模只是浅层次的竞争,只有不断掌握并创造核心技术,才能确保始终站在世界的前沿。关键是要凝聚优秀的人才,保持足够的研发投入。“(NEDO)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格局会激励中国的企业加倍努力。”他说。
陈清泰还简要介绍了自己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调研,他说,“我很高兴,也很感动,中国科学院在几十年前就有这样一个布局(盐湖研究所),早期为国家开发,从盐湖中提取钾,为解决中国的农业肥料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长期的积累又为我们今天在盐湖中提取、制备锂奠定了基础,应该感谢他们为锂产业发展奠定的基础。”(完)